本报讯 (记者 李广斌) 2011年8月,德国眼科专家理查德芬克教授在《欧洲神经学杂志》上一篇名为《蓝光严重威胁视网膜神经细胞》的报告中指出蓝光持续照射,会产生大量不规则高能短波,它会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使视网膜产生自由基,导致视网膜上色素上皮细胞衰亡,从而引起视力损伤,引起黄斑病变,诱发近视,甚至失明。
据了解,蓝光主要来自于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的荧光屏,这种高能量蓝光对视力危害极大,大量调研数据表明:波长380-450nm的”蓝光“,会对人体尤其是视力造成不可修复的可怕伤害。
据悉,在我国,32.48%受调查的儿童平均每天在荧光屏前花费1至3小时,在小学生和中学生中平均每周注视荧光屏时间5小时以内的只有10%,时间超过12小时的占到了55%,过分依赖电子产品,由此带来的影响是孩子近视率大大增高。手机、平板、电视机、电脑显示器,这些设备带来的蓝光危害非常巨大,已经成为青少年视力的头号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