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1   星期四    站内搜索
字号大小:
0

网络购物更规范监管要跟上

2014-11-20 19:05:11    作者:□ 本报评论员
核心摘要:

   本报评论员

13个小时,阿里巴巴今年的“双11”就打破了去年创造的全球最大购物日成交纪录。截至到12日零时,天猫成交额为571亿元人民币;其中移动端成交额达243亿元,占比42.6%,创下全球移动电商平台单日交易新高。

“双11”走过6年,,到如今已成为电商、卖家、消费者共襄盛举的“人造购物节”。狂欢背后,许多隐藏的风险有扩大之势。虚假打折、以次充好、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虚设退货门槛等,成为消费者吐槽的焦点;也有消费者因不了解“订金”与“定金”在法律上的差别,而被商家误导。每年“双11”购物狂欢节过后,总会迎来网购投诉高峰期。

在全民网购的今天,政府部门强化监管,督促网店诚信经营,营造一个健康规范的网络购物环境尤其重要。

围绕“销售行为管理混乱”问题,今年“双11”前夕,国家工商总局召集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等10家主要电商企业约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网上假冒伪劣商品“黑名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则出台规定,对销售假冒伪劣化妆品的网上平台最高处以20万元罚款。

广东省工商局联合广东省消委会,就网购中消费者碰到的典型案例,对“双11”网民购物消费进行了消费提示和预警。广东省网络交易监管平台对外公众服务网也将于近期分批在全省试点投入运行,并将正式推出工商红盾电子标识服务,对于未纳入工商红盾电子标识的网站,可提醒消费者进一步提高警惕以规避风险。

与此同时,广东省工商局加强了对非法主体网站的巡查力度,对冒用公司名称从事网络经营活动的网站提请省通信管理部门暂停接入或关闭。

目前,对网络交易网站的监管尚有不少难点与空白地带。比如,部分违法网站比较隐蔽,工商部门难以立案和查处,需要通信管理部门的协助才能进一步打击违法网站的规避行为;而部署在境外的网站目前监管处于空白,对此尚无有效解决手段。消费者在理性消费的同时,也应把法律作为保障自身权益的有力后盾;电商应确保商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监管者需尽快跟进,全方位净化网络购物环境,让网络购物更健康地走下去。

 

 

媒体聚焦更多

五大行高管年薪或难逃“腰斩”命运
央企高管降薪风声渐起,作为金融业里最“高大上”的国有五大行(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或将最先受到冲……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