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福
当我们还在回家的路上,就可以开启家中的热水器按钮;考虑到厨房可能没油了,就可以通过手机下单,有人会送货上门;想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活动情况,也可以通过远程监护系统搞定……随着传感器技术等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智能化生活时代即将到来,这就是数字家庭。日前在湖北武汉举行的中国数字家庭产业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数字家庭产业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然而,在三网融合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融合方面,我国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智能化生活的普及。
推进三网融合
智慧社区是数字家庭应用的基本单元,也是智慧城市的先导。联想集团与中建三局近日在武汉签约,以该市东湖明珠小区为试点,建设“最聪明的房子”。
据了解,东湖明珠共有525户居民,在这里,联想的电视、手机和平板电脑之间可以实现三屏互动。家里没矿泉水了、没油了,都能直接在电视或手机里下单购物,菜单选择多达100个。缴水电费、物业费、找家政都能通过三屏搞定。
国家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彭红兵认为,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以颠覆性的姿态改变民众生活,数字家庭则是其核心单元。“这是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平台,将渗透到经济社会建设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促进三网融合,推进国家信息化进程,目前我国已经设立广州、杭州、武汉、绵阳、厦门、福州六大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
建立统一标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家庭产品开始受到市民的青睐,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标准,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的数字家庭产品离真正数字化还有一定距离。
武汉光谷高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敏认为,数字家庭是一个服务性极强的综合系统工程,不是一家企业、一个品牌可以独揽的。通信运营商、家电智能产品供应商、第三方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必须互相携手,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做到产品技术有优势,服务实用有效,价格更为适中,用户才能满意,数字家庭的发展才可能实现可管、可控、可推广。
数字家庭产业与应用促进中心副秘书长冉浩说,“数字家庭硬件设施价格昂贵,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因素。需要降低消费门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性价比,让一些家庭可承担、可接受。”
消除企业壁垒
如何将我国人口和家庭数量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业内人士认为,数字家庭这一概念存在已久,要想使之落地生根、遍地开花,必须加快改革步伐,突破单一部门和企业的局限,统一标准,提高性价比,增加信息安全和社会认同等。
据分析,今年全国数字家庭产业规模将比去年增长50%,再经过两三年的发展,我国数字家庭产业将满足更多的百姓需求。当然,这需要通信运营商、智能产品供应商、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之间密切合作。
冉浩认为,要打破企业之间的技术壁垒,实现数字产品互联互通,归根到底,还需要政府部门进行规划和设计,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同时,传统家电企业、互联网企业还需要组建产业联盟,发挥各自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