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成
日前,一汽大众表示将召回其56万辆速腾汽车,用打“补丁”方式解决消费者对其后轴纵臂质量问题的担忧。这让人们联想起苹果曾针对中国用户实施双重标准、在海外“以换代修”服务到了中国就得加钱的事。中国消费者对洋品牌的宠爱,反而让他们不把中国消费者当回事儿。在国外精益求精、严格流程的好习惯就容易被丢掉,反正靠着洋品牌,总会有中国消费者。
在国外很规范,到了中国走样?本月,一汽大众向国家质检总局提交了召回申请。然而,召回方案让消费者十分惊愕:在有问题的后轴纵臂上安装金属板。其实,中国车主的诉求很简单,更换有问题的后轴纵臂。而此次大众用打“补丁”应付消费者。而国际大牌给予中国市场和消费者的“特殊待遇”并不仅限于汽车领域。今年发生的福喜事件就是洋品牌在中外执行两种标准的典型。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依法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产品质量监管等方面还有一些距离,我们应该适时地改变这种情况,让惩处措施能够严厉到位。部分企业之所以敢于店大欺客、搞双重标准,是因为这样做会让他们获取经济收益,那么我们就应该加大处罚力度,让他们难以获取不当的利益,甚至因此而得不偿失。除了加大行政性处罚力度之外,也要推广“民事处罚”制度,不管有多少消费者去起诉,只要是侵犯了消费者利益,就要向所有购买产品的消费者进行赔偿,这也是国外常见的惩罚措施。
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让行业标准能够跟得上市场的需求,避免让洋品牌因标准低而放松监管的可能。要让洋品牌不再忽视中国消费者,需要企业、政府、消费者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