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平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来临,实体经济正日益向互联网化转型。这种转型至少体现在两个层次上:一是个人工作与生活方式的互联网化转型。二是产业的互联网化转型。
金融的核心功能是服务实体经济。与实体经济互联网化转型相伴的,是金融服务业的互联网化转型。过去20多年,互联网为金融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互联网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有效突破了时间、空间、服务手段等限制,延伸了金融服务的触角;二是互联网技术大幅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沟通成本和交易成本,使银行服务直达低净值“长尾”客户群;三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显著改善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使银行能及时、有效地识别和管理风险;四是客户体验日益重要,银行业纷纷从过去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客户服务水平快速提升。对金融业来说,只有将互联网技术融入服务手段之中,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有效切入实体经济,才能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实现智慧式增长与内涵式增长并进的新增长,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金融”,或者说“新金融”。
具体说来,至少应当做到以下方面:一是在观念上,要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及时把握互联网在突破时空界限、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客户体验、促进风险管理等方面为银行业提供的机遇。二是在战略上,必须从银行各个层面全面构建一个清晰、可执行的互联网金融战略与布局。三是在内容上,必须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核心,坚持一切依靠实体经济,一切服务实体经济。四是在方向上,必须紧紧跟随互联网发展的前沿,充分利用现有相对成熟的互联网工具和技术,不断探索互联网金融的新模式。五是在实践中,必须切实做好风险管理。互联网本身的虚拟化特征,显著增加了金融产品特别是融资性产品的风险,。
展望未来,实体经济的互联网化转型将日益深入,金融业和互联网将在发展融合中共生共荣,新服务和新产品模式将不断涌现,互联网时代的银行业将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新常态”中发挥其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