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阳青
面对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如何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形成新的产业优势?青岛以“蓝色、高端、新兴”为导向,以推进品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核心,大力实施“培育品牌梯队、提升品牌价值、打造品牌产业、创建品牌园区、重塑青岛制造”等五大工程,为促进全市工业转型升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品牌经济总量接近全市工业半壁江山,品牌经济已成为青岛最具特色的本土优势之一。
围绕打造10家国际知名、国内领先品牌,重点支持“老金花”企业和具备一定基础的南车四方、软控等知名企业不断创新品牌文化,探索品牌建设模式,加快品牌国际化战略步伐。
围绕培育100家国内知名、行业领先品牌,以九联、金王等行业领军或骨干品牌企业为重点,成立品牌培育专家队伍,指导企业组建品牌营销网络和研发设计中心,建立《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开展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目前,全市近200家企业着手建立品牌培育管理体系,21家企业进入全国工业品牌培育试点,其中4家成为全国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
围绕建设1000家品牌企业梯队,将全市具备一定品牌基础的“专精特新”企业统一纳入后备品牌资源库,每年从中选取100余家企业进行滚动培育,指导其从创建青岛名牌产品做起,学习掌握科学的品牌培育管理方法,逐步成长为名牌企业。
坚持品牌提质,分领域提升品牌价值。一方面,以推进传统品牌转型升级为重点,统筹技改贴息等各类专项资金和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加快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提升品牌价值,使传统品牌焕发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以培育蓝色高端新兴产业品牌为方向,采取超常规措施帮助企业加快科研成果产品化、产品品牌化。
坚持品牌成链,分行业打造品牌产业链。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区域竞争的本质不单纯是企业之间的比拼,更重要的是产业链之间的较量。我们梳理提出了打造10条千亿级产业链的结构调整路径,并将培育10强优势品牌产业链列入新一轮品牌战略的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