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有上万家“家庭厨房”从事外卖行当。“家庭厨房外卖”缺乏法律界定,目前属于违法经营;并透露近日将出台《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网上订餐记录必须在线上保存6个月,以加大网络餐饮管理力度。
近年来,随着“回家吃饭”等一批以家庭美食分享为主要诉求的网络订餐电商平台的异军突起,使得上班白领、漂泊游子渴望吃上家乡菜或家常菜的需求,与业余烹饪高手欲凭借手艺赚钱的愿望实现无缝对接。不过,相比欲解决出行共享的滴滴打车而言,旨在美食共享的“家庭厨房外卖”可谓刚刚学步。如何让“家庭厨房外卖”跑得更稳当走得更久远,显然是一个亟待探讨与解决的社会课题。
相比传统餐厅,“家庭厨房外卖”一般规模较小,品种较单一,但是其价格亲民实惠,并且常常以家乡菜、家常菜、特色菜及环保菜作为吸引顾客的招数,获得了一定的市场认可度。
此情形下,第三方平台也就顺理成章地愿意让“家庭厨房外卖”搭上网络订餐快车。但是由于“家庭厨房”目前没有相应的法律界定,处于自我野蛮生长阶段,食品安全难以令人放心。
网络订餐原本就问题多多,“黑暗料理”的闹剧层出不穷,特别是一些外卖食品挂羊头卖狗肉,网上尽显“高大上”,而网下却是“脏乱差”。
而且,作为网络订餐的新方式,“家庭厨房外卖”投入少,经营场所流动性强,且参与主体基本上以散户为主,没有办理营业执照,食材的采购、搭配、制作均无规范化的质量监控,厨师与送餐员工也大多没有健康证。显然,相比其他类型的网络订餐,“家庭厨房外卖”隐藏的食安隐患可能会更大。
近日将出台的《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是对“家庭厨房外卖”精准把脉问诊后的对症下药。比如,其明确要求网络订餐平台要在网上公示家庭厨房的名称、食材及送餐人员的健康状况,同时网络订餐记录必须线上保存6个月。这既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与监督权,也便于工商等职能部门通过“订餐留痕”进行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