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资本市场对于深港通的预期越发强烈。尽管深港通具体“发车”时间还有待确定,但业内对于深港通的模式、门槛、额度等均有所预计。在香港、深圳和上海市场一体化的大趋势下,A股市场的国际化步伐正在明显加快。
市场聚焦深港通推出时机
深港通箭在弦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表示,深港通还有些技术问题,没法确定具体的时间,只能讲今年一定会通。
尽管如此,业内对于深港通的预期正在显著升温。公开资料显示,6月21日,港交所宣布,为便利联交所对“中华通”系统的进一步提升,及回应参与者对深港通中,北向结算所需要的接口规范之查询,联交所已发布所需资料册,市场参与者可于6月27日起进行端对端测试;最终的运作模式仍待监管机构批核。
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适时启动深港通,4月下旬,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表示,政府正积极筹备深港通准备工作,以便在商讨完成后尽快推行。
6月底,梁振英再度表示,沪港通运作一年多以来成效良好,希望深港通今年内开通,以进一步促进市场发展。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认为,沪港通南向交易近期出现了大规模的资金加速净流入。目前港股通的总余额以日均15亿-20亿净买入量来估算,四十个交易日左右就会耗尽余额。相当于两个月后,港股通将出现“能沽不能买”现象。不排除近期沪港通扩容甚至推出深港通接棒的可能性。
资金南下热情或更高
资料显示,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开通后,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资金流向以北向为主。进入2015年下半年后,受到A股市场异常波动、人民币贬值等因素的影响,资金流向开始以南向为主。
业内人士认为,深港通开通后,资金南下热情可能更高。结合目前人民币贬值现状,为避免汇率风险,海外投资者投资A股动力不强,深港通开通以后为A股带来的增量资金有限;内地投资者为规避汇率风险,资金借道深港通南下的热情可能相对更高。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则表示,深港通开通以后,一方面,从投资理念来看两地市场都有互相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从流动性来看,两地资金流动都会加剧,使得香港、深圳和上海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一个大市场,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强化三地整体上的融资能力。在他看来,短期资金的“北向”或者“南向”流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先通起来”。
A股国际化步伐加快
尽管A股市场三度落选MSCI指数,但种种迹象显示,从深港通到研究之中的沪伦通,A股市场的国际化正在明显加速。
之前证监会宣布,将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商独资和合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从事境内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业务。证监会表示,此举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境外基金管理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有利于加深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华泰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罗毅认为,虽然MSCI第三次冲关失利,此次外商独资和合资私募证券基金的业务获批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透明度,使得国内资本市场向国际市场靠拢,增加海外市场对A股的认知,提升未来A股融入国际市场的概率。
另一方面,沪伦通也正在推进之中。在此前的2016陆家嘴论坛上,英国财政大臣特别代表阿什顿勋爵在致辞中表示,目前伦敦证交所和上海证交所正积极开展“沪伦通”合作事项。上交所副总经理阙波同样发言指出,全球交易所在金融危机之后做了很多创新,各大交易所也有很多合作,比如沪伦通是订单驱动模式。
花旗银行研究部董事、首席中国策略师孙贤兵认为,A股在全球投资者的视野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些领先的大机构已经在逐步加码中国A股的投资。MSCI推迟并不影响全球投资者对A股的边际重视度提升,并不影响中国A股慢慢走向国际化的一个进程,A股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中国政府的努力也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