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今年首要任务,是使所有的地方都能够出台具体落实国务院户籍制度改革的做法和政策。
29省户籍改革方案出台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深化首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近日出台,提出对于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人才,将通过积分落户办法优先办理引进。
此外,在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开展外籍人才出入境管理改革试点,出台外籍人才及团队出入境实施办法。
目前中国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的省份增加到29个,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黑龙江、吉林、辽宁、重庆、云南、甘肃、青海、福建、江苏、安徽、贵州、四川、新疆、宁夏、浙江、海南、内蒙古、天津、上海。
取消农业非农户口区分
国务院2014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
记者注意到,上述地区大都在本地的户籍制度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一些地方还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时间表。
上海提出,取消本市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安徽提出,户口登记不再标注户口性质,不再出具关于户口性质的证明;贵州提出,从2015年6月1日起,在“户别”栏不再登记农业或非农业,统一登记为家庭户或集体户。
按照国家版的户籍改革意见,要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超五成农民不愿“农转非”
不过,关于“农业户口要取消”这件事,却有五成以上的农民明确表示不愿意。
根据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西部农民向城镇转移意愿分布调查显示,受访者中愿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不想再回农村的比例仅为14.8%,有53.8%的明确表示不愿转户口、目前只是暂时待在城里,还有31.4%的持观望态度,视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定。
四川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胡俊波表示,农民工不愿“农转非”是正常现象,应该正确看待。因为我们需要的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而不是人口的城镇化。对于部分农民工来说,他们不愿意“农转非”,可能是目前还不具备成为城市人口的条件,也可能是他们还没有做好市民化的准备。我们不应该拔苗助长,强行推动这部分人群市民化。
胡俊波建议,首先,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逐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改变农村居民主要依靠家庭保障的局面,让农民工能够放心“市民化”。
其次,降低农民工市民化的各种成本。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定农民工群体对农村权益的预期,降低农民工市民化的机会成本;进一步完善城市住房制度,放宽对农民工群体的购房限制,加大保障房的建设力度,将农民工群体纳入各类保障房体系之内,真正降低农民工市民化的经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