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4   星期一    站内搜索
字号大小:
0

电商打假须知豪言不如壮举

2016-07-04 09:21:51    作者:□ 本报评论员
核心摘要:日前,《华尔街日报》刊发了马云的署名文章,除再次深度阐释了阿里巴巴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立场、态度、坚决和坚持外,还着重强调,世界正在经历令人惊叹的变化,阿里巴巴有责任与商业合作伙伴分享这种新趋势、潮流和他们的思考。

日前,《华尔街日报》刊发了马云的署名文章,除再次深度阐释了阿里巴巴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立场、态度、坚决和坚持外,还着重强调,世界正在经历令人惊叹的变化,阿里巴巴有责任与商业合作伙伴分享这种新趋势、潮流和他们的思考。

今年4月才接纳阿里巴巴成为其会员的全球最大反假货组织国际反假联盟(IACC),隔月突然宣布暂停其会员资格。深陷假货舆论旋涡也好、背负打假社会责任也罢,无论大道理还是小逻辑,阿里巴巴确实需要对假货有个清晰的态度。

当然,逼着马云先生去世界舆论场发声的,是不久前其在阿里巴巴投资者大会上的一席话。他说:“大品牌通常用很多OEM(代工生产),中国有全世界最多的OEM,他们没有渠道,但忽然发现可以通过互联网卖产品。因此,生产正品和仿品的可能都是同一个工厂,他们的仿品不见得比正品差,同时有更具竞争力的价格优势,他们面对的不是知识产权问题,而是新的商业模式问题。”此话一出,有部分海外媒体认为马云在宣扬“假货比真货还好”,继而令本就积怨已久的国际大牌义愤填膺。

碎片化解读,确实是真相的“整容师”。马云借假货质量谈渠道问题,若脱离具体语境,就成了法盲的独白。阿里巴巴打假的姿态,是敏感而典型的。尽管阿里巴巴有打假“国家队”和“灭绝师太”掌舵打假工作;尽管据美国《福布斯》称,2013年以来,阿里巴巴共花费1.6亿美元来解决这一被马云称为“毒瘤”的问题。但是,网民的“购假体验”,还是将阿里巴巴牢牢钉在了舆论的烧烤架上。

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作为电商巨头,也没什么好委屈的。

有关打假有两大前提必须明确,一是认清假货的来龙去脉;二是打假要有声势,但豪言永远不如壮举,扎扎实实的行动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阿里巴巴在打假中有大责任,亦面临大困局。从某种意义上讲,马云怎么说不重要,我们不如看看阿里巴巴怎么做。如果规矩有了,制度有了,就算电商对假货“宠爱有加”,公众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一个成熟健康的市场,自有其内生的秩序逼着参与者逐渐走向成熟与规范。

媒体聚焦更多

五大行高管年薪或难逃“腰斩”命运
央企高管降薪风声渐起,作为金融业里最“高大上”的国有五大行(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或将最先受到冲……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