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日起,无论是饭店、小作坊、食品生产“大佬”,还是药房、药品“制造大王”,都将被按照风险标准,分成“三六九等”。风险等级越高,监管频次就会越多,反之则少。此项改革源起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全国食药监系统率先推行的监管“革命”,食品药品全品种、全环节、全过程风险分级监督管理。
随着办法实施,“好钢将用在刀刃上”,有限的监管资源将实施“精准监管”,对不同企业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消除隐患,实现监管效能最大化,根据食品药品企业或单位的产品情况、质量安全管控情况和信用情况等风险要素进行定期评估,按照风险高低评定等级,实施分级监管,将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者分为一般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和高风险四个等级,区别对待,精准监管。这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
实施风险管理,是发达国家治理食品药品安全的成功经验,也是新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明确的一项重要制度。
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和“四有两责”要求,从源头上构建科学的食品药品风险预警和防控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公平性、有效性,全面提升公众食品药品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