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在于,一些部门的政策制定者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思考,误导了资源配置。
以不能大量储存的电力行业为例,就因为部门各自为政等因素掣肘,呈现明显的产能过剩特征。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从电力体制改革入手。
当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是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以电力行业为例,尽管近几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全社会用电量仍在逐年小幅增加。与此相反的是,发电利用小时数却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呈现明显的产能过剩特征。电是特殊商品,不能大量储存,必须即发即用。因此,如何调节负荷、减少波动,从而降低全社会的用电消耗,是一个系统性的社会工程。
电力行业管理问题关键在于,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协同,各部门间的协调机制还不够灵活。发改委主管审批项目、核批电价;地方政府偏好投资拉动;因为电价高,有利可图,投资方想尽一切办法去跑批文,投资建设电厂;住建部门制定了建筑节能标准,但对具体实施缺乏有效激励和监督手段;电网部门虽负责需求侧管理,但也只是照单收取电费。这种管理格局使得系统化的需求侧管理呈现碎片化状态。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从电力体制改革入手。首先,要综合考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设备利用率、环保、用户需求和承受能力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电厂上网的标杆电价,避免向市场发出只要投资电厂就能赚钱的错误信号。
其次,停止新的常规火电厂的核准,通过提升现有电厂的发电利用小时数降低单位能耗,为建筑节能改造国家基金或专项税的建立腾出政策空间,使得政府能够在不增加社会总体负担的情况下,统筹对现有建筑物的墙体和窗户进行节能改造。同时,制定并严格实施用电设施的新节能标准,强制淘汰非节能产品。完善电力需求侧管理专业队伍,制定规则,多措并举,推广实施,监督落实,切实把峰谷差降下来。对部分中小机组进行改造,使其生产转型,承担起供热、固废物焚烧等公共服务功能,以有效削减过剩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