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昕
据媒体报道,近日,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反映该校MBA(工商管理硕士)学费增降幅度达数万元,没有统一的定价方式,损害了学生受公平教育的权利。对此,记者调查北京20余所高校,发现不仅同一学校每年MBA学费差额可能达到数万元,不同学校的学费差额更大,低的5万元,最高的近40万元。
近年来,我国各地都逐渐把MBA学费定价权交给了学校,由此导致MBA学费持续疯涨。MBA教育机构称,这是改善师资、课程,办学成本增加的结果。还有高校回应,“MBA教育是一种商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那么,MBA学费由“市场定价”是否正当?
首先要看到,我国实行国家授予文凭制度,授予硕士文凭的MBA教育,并不具备开放定价的条件,对于公立院校的MBA教育项目来说,更是如此。
其次,公立院校的MBA教育并没有充分的市场竞争。这类MBA机构之所以能不断抬价,是因为优质教育资源就集中在少数高校,而且按照目前的研究生报考制度,学生对公立院校MBA教育并没有充分的选择权——在报考学校时,不能申请多所大学;在进入大学后,不能自由申请转学,因此,在报考时,为了能被录取,常常顾不得学校的收费、奖助学金因素。
再次,当前MBA的学费上涨没有核算生均成本,公开办学信息。公办学校举办的MBA教育,其学费标准应该按照生均教育成本确定。在核算生均教育成本时,应公开所有财务账本,不能就由校方说了算,如果要涨学费,要举行听证会。现在校方称,办学成本增加,那么应该告诉公众,成本究竟增加在哪里,一所学校的学费,比前一年增加一倍,每年学费相差数万元,难道师资待遇、教育教学投入每年都发生巨变?
为保障受教育者的权利,眼下应要求高校严格执行学校信息公开办法,要求各校公开所有办学信息,明确MBA按成本定价的标准。从长远看,只有打破国家承认文凭体系,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才能让学校真正关注教育本身,而不是做贩卖文凭,利用垄断地位抬高学费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