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消费正成为消费变革的新趋势。数据显示,消费智慧不断“升级”的消费者对产品与服务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开展的“听消费者说”专项调查发现,约有51%的消费者认为国产产品需更好地改进“质量可靠性”。通过强化供给侧改革,利用“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双重优势提升产品品质,满足消费者畅享精致生活需求,正成为普遍共识。
品质消费悄然升温
“撇下石家庄市中心的大房子而选择暂时相对边缘的新城,我和爱人每天上下班要多花20分钟时间,但新小区55%的绿化率和精心设计的溪流景观,却平添了几分诗意栖居的悠然。”
近日,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青年教师沈薇(化名)向记者述说迁居原因时,一家人第二天出游的行囊已经打点妥当:食物、水、可以收纳垃圾的大号环保塑料袋。
从儿子5岁开始,每月至少一次的城市周边郊野山水自驾游、每年至少一次的国内外经典景点自助游,已成为沈薇一家的必修课。
国内某市场监测机构2012年发布的《中国品质人群生态研究报告》曾如此勾勒“品质人群”的消费特点:有一定收入基础、爱生活、爱旅行、重视品牌、追求不同领域的时尚、热衷环保、有足够大的生活半径、追求家庭与工作的平衡、有持续的兴趣爱好。
《报告》认为,被认可的具备“品质感”的品牌,需要在外观、设计以及传递出来的品牌文化等多方面都带给消费者良好的体验,其中最重要的是舒适(54.6%)、高档(50.4%)以及安全(46.4%)。理智而从容的品质消费观念和行为,将在此后的5至10年间引领整个社会消费从品牌化、符号化向“品质化、精致化”转型。
质量短板影响消费升级
新房装修最怕装修材料甲醛浓度超标,河北省廊坊市民冯先生为此专门挑选了一家装修公司代理的知名品牌“零甲醛”木地板,但没想到还是被坑了。
日前,刚刚参加完庭审的冯先生告诉记者,当时装修公司和某品牌地板代理商提供的宣传册和网站上均宣称该木地板具有“100%不怕水、不长白蚁、零甲醛、超静音、耐刮、耐地热”等6大特点。
然而,冯先生装修后先后请两家检测公司检测,结果都是主卧、厨房甲醛浓度超出参考标准。房间里还没有摆放任何家具,墙面涂料经检测也没问题。冯先生致电该品牌木地板厂家,对方回复称冯先生提供的该产品批号有误。冯先生认为,装修公司和代理商卖给他的“零甲醛”地板是冒牌货。
类似冯先生这样被“绿色环保”“零甲醛”等噱头忽悠的情况并非个案。中消协2015年投诉统计分析显示,房屋建材类问题仍是维权难点,商家虚假宣传、夸大建材功能问题高居建材类投诉之首。
记者梳理“听消费者说”调查结果发现,从未来消费新趋势与新动向角度研判,消费者虽然对国货有较高购买意愿,但购买动力尚不足,特别是购买家用轿车和化妆品时,还是倾向于选择进口产品。
“虽然品质消费的意蕴指向丰富,包含消费体验、品牌文化与内涵等多元化追求,但质量可靠性是根本,离开了质量保证,一切都无从谈起。”中消协副秘书长栗元广告诉记者。
共同努力拥抱品质生活
“品质和服务是决定消费者最终是否购买的决定性因素。品质消费升级,落点是产品与服务供给的结构性改革。而变革的有效路径应该是借助‘互联网+’力量,通过技术改造、产品升级、结构优化和服务管理,打造‘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双重优势。”中消协副会长、秘书长常宇认为,经营者要牢固树立“消费者至上”理念,自觉转变“卖方市场”心态,主动了解消费者需求,拥抱“买方市场”。同时,经营者还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品牌意识,在市场竞争中加速提质增效,在优化服务中塑造品牌形象,充分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让消费者不出国门就能享受国际化的产品和服务。
品质消费的主体必将是拥有高品质消费行为的消费者。常宇呼吁全社会大力培育新消费理念,大力普及科学、健康、可持续的消费知识,引导广大消费者自觉远离不科学、不文明、不环保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通过提升新消费理念,拥抱品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