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亿网民的庞大消费需求牵引下,我国电子商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去年我国网络零售额达3.88万亿元,其中新增消费1.5万亿元,拉动消费作用明显。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其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也开始显现,尤其是给传统流通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近年来,线下实体店客流下降明显,城市房屋租金、人工等成本又快速上涨,大量实体店经营困难,部分实体店出现倒闭,行业发展增速减缓。如何发挥好电子商务和线下实体流通各自的优势,共同构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需要的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已经成为“十三五”时期流通体制建设的重要命题。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围绕“互联网+流通”的发展目标提出了7项重点任务和5项保障措施,力求针对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的瓶颈和短板问题进行重点突破,进一步深化互联网在流通领域的创新应用,鼓励发展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绿色消费,鼓励分享经济和协同经济,鼓励流通领域的创新创业发展,进一步加大现代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着力营造线上线下协同的市场公平发展环境。
在促进电子商务进社区方面,《意见》提出“加强电子商务企业与社区商业网点融合互动,开展物流分拨、快件自取、电子缴费等服务”。这些措施的实施必将进一步打通线上服务资源与线下实体设施资源的断点,依托技术的连接,发挥线下实体资源的支撑服务优势和线上的信息数据优势,形成合力,提升消费者的综合服务体验,这也应该是线下实体流通企业转型发展的最终目标。
相信通过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环境将进一步改善,流通产业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态势将更加明显,流通对于服务消费、引导生产的桥梁作用将进一步体现,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也必将发挥重要的先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