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西罗园社区的七旬老汉孙先生向媒体发出求助,他曾在北京某商店内一家稻香村购买40多元的糕点,但回家后发现口感与吃了几十年的“京味”稻香村根本不是一个味道,价格也比以往购买价格贵出不少,包装细看也不一样,经记者多方调查发现,挂牌的“京味”糕点竟不是正宗北京稻香村。
据业内人士表示,孙先生购买的稻香村糕点实际属于苏州稻香村,而非他吃了几十年的北京稻香村。走访中发现,就连吃了几十年北京稻香村的老北京人,也对如此相近的门头、包装表示无法分辨。
记者了解到,随着销售的火爆,市场上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稻香村”糕点,北京稻香村此前曾接到过大量的消费者举报投诉。
据了解,除了“苏州稻香村”以外,市场上还有“保定稻香村”、“香港稻香村”等品牌,其品牌、口味皆不相同。
为整顿市场乱象,理清品牌区隔,北京稻香村早在2009年便向苏州稻香村注册的扇形商标提起异议。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支持了北京稻香村公司的主张,维持了商标评审委员会和一、二审法院关于苏州稻香村公司在本案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应予以获得注册的结论。
北京稻香村负责人表示,购买正宗“京味”稻香村产品,请认准三禾商标和北京字样,扇形等其他近似商标目前均是违法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