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智能手机技术已越来越成熟,而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也愈来愈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手机消费方面,消费者却始终有着挥之不去的消费隐痛,因为消费投诉一直居高不下,去年又一次摘得消费投诉“桂冠”。
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东莞市消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8810宗,比上年增加5191宗,增幅约59%。在整个消费领域,手机投诉仍然最多,为1896宗,占总投诉量的21.52%,在家用电子类产品投诉中则占比高达41.11%。
然而在众多手机品牌中,向来比较强势、质量也得到消费者认同的苹果iPhone手机却“当仁不让”成为消费者投诉的 “常客”,去年受理涉及苹果手机的投诉共916宗,超过了手机消费投诉总量的一半。并以提前激活、保修期内过保和涉嫌假冒翻新机等问题相对较为严重。
一方面,在新消法的“力撑”下,消费者的意识明显觉醒,遇到消费问题不再忍气吞声,而是敢和大品牌“扳手腕”,及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暴露出苹果于手机售后服务方面存在一定的“软肋”和不足,这自然需要其及时反思和改善。
没有问题和不足之处,谁也不会去没事找事,毕竟消费者不是吃饱了撑的,只是想让自己的手机在使用中有问题时能得到合理与有效的解决而已,否则消费者最终将用脚“投票”。消费诉求不及时解决或解决不够合理,那些市场强势品牌曾经的优势可能会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