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0   星期三    站内搜索
字号大小:
0

“电饭煲”不该成中国制造痛点

2016-03-14 09:38:06    作者:□ 本报评论员
核心摘要:2015年,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1%,国家创新能力世界排名提升至第18位,装备制造业规模超过全球比重的三分之一。然而,圆珠笔、电饭煲这样的“小物件儿”,却暴露出我国制造业结构性短板。


2015年,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1%,国家创新能力世界排名提升至第18位,装备制造业规模超过全球比重的三分之一。然而,圆珠笔、电饭煲这样的“小物件儿”,却暴露出我国制造业结构性短板。

今年两会,电饭煲成了“高频词”。代表委员关切之余,也折射出“中国制造”的一些短板:制造业大国,却难觅几个全球叫得响的牌子;是出口大国,但90%以上是贴牌产品;海外大到大家电、小到指甲刀保温杯被人抢,国内一些产能落后的企业库房积压严重。

以前人们对日用品品质要求并不高。消费升级后,需求侧发生变化。企业必须积极回应这一新趋势。

制造业是固国之本。研究机构数据显示,每投入1元钱在制造业,可在相关产业创造1.48倍产值。中国必须立足于制造大国,再向制造强国转变。

“说起中国产品,过去常常联想到质量一般般,就是因为缺乏‘工匠精神’。发达国家也是经历了低端转型后才出现了索尼等企业。”雷军说,“过去5年是创造奇迹,未来5年不是再创造奇迹,而是要重创新、补短板。”

好创意需要好制度维护,给创新者以保障,给“精业者”吃上定心丸。一些企业不重视科技研发,仅靠着模仿和山寨,盲目追求规模,形成了产能过剩和结构性供给不足并存的局面,也打击了创新企业的积极性。

要重拾竞争力,实现供给侧的改革落地,首先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专利保护,让供给侧能够安心于技术研发,设计和制造更好的国货精品;二是支持国货,使国货脱离低质低价的形象怪圈,打造真正的国货品牌。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61次提及创新。瞄准技术前沿,把握产业变革方向,创新驱动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着力点。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精”才能立足,独具匠心的好产品需要“工匠精神。“电饭煲”不该成中国制造痛点。

媒体聚焦更多

五大行高管年薪或难逃“腰斩”命运
央企高管降薪风声渐起,作为金融业里最“高大上”的国有五大行(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或将最先受到冲……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