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鸿飞) 记者近日了解到,在全国政协委员、毫米波/亚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董胜波的口袋里,安静地躺着一块灰色矩阵式样的正方体。那是一块用金属3D打印机打印出的“型号核心系统关键承力构件”。
这位精确制导领域的专家爱用模型授课。这次全国两会,他也要用这个“课件”在中国最高政治舞台上讲解自己的提案。董胜波拟向政协大会提交的提案是《军民融合发展,促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我手上的这个模型,是中国航天轻量化结构研制上的重大突破,代表国内航天3D打印技术的最高水平。”他问道,“为什么它不能用在民用产业领域?”
董胜波说,中国军品研制成果里有一批先进材料和工艺。如果能加以产业化、市场化,进入民用领域,将造福百姓。
“‘供给侧’要瞄准百姓需求,‘结构性’指的是结构调整,改革就是要突破原有军品民品各自发展的壁垒。”董胜波说。
他在提案中指出,当前军品研发对市场不熟悉;另一方面,民用市场也存在行业准入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