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近日完成各项议程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会。会议经表决,通过了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行政监察法的决定。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监察部副部长屈万祥表示,城管人员等都将会接受监察机关的监察。
城管被纳入行政监察对象
修改后的行政监察法将于10月1日起施行。该法适当扩大了行政监察对象的范围,明确将“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的人员”列入监察对象。
屈万祥说,以前是以行政主体来确定监察对象,现在以是否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来确定监察对象。“这符合目前的现实需要。”根据这一规定,城管人员、社会上聘请来协助行政机关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人员等,不再是行政监察工作的“盲区”,而是都将接受监察机关的监察。
政务公开提升到法律高度
这次行政监察法修订,赋予了监察机关新的监察职责,其中一项是监察机关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组织协调、检查指导政务公开工作。
屈万祥表示,政务公开是目前国务院反复强调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公开才能使人民群众了解到行政机关的工作情况,才便于人民群众监督,便于社会监督。屈万祥认为,随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依法公开有关信息已经成为监察机关的一项法定义务。比如说对于社会的广泛关注,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有关专项检查,监察机关也有义务通过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布,使人民群众了解监察机关有关工作并且接受监督。
举报保密制将进一步完善
修改后的法律规定:泄露举报事项、举报受理情况以及与举报人相关的信息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次修订行政监察法强化了监察机关在这方面的责任,明确了泄露举报信息行为的法律后果。
同时,屈万祥表示,这次行政监察法修订后,将在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中对举报保密制度作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这次修订后的行政监察法对派出监察机构的体制作出了重要修改,修改以后的第8条第二款规定,“监察机关对派出的监察机构和监察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对派出的监察人员实行交流制度。”一个是实行统一管理,一个是实行交流制度,这样修改使派出监察机构的体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也有利于派出的监察人员更好、更公正、合法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次修改对于保护举报人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规定“泄露举报事项、举报受理情况以及与举报人相关的信息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个内容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至关重要,这样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更积极的举报相关腐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