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5   星期二    站内搜索
字号大小:
0

规范财富管理市场并非遏制创新

2016-01-24 11:15:22    作者:周琳
核心摘要:近期,财富管理市场有两则消息值得关注:一是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第3批共4家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名单,二是深圳、宁波、上海等地暂停或部分停止注册互联网金融公司,北京更是暂停投资类企业登记注册。

□   周琳

 

近期,财富管理市场有两则消息值得关注:一是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第3批共4家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名单,二是深圳、宁波、上海等地暂停或部分停止注册互联网金融公司,北京更是暂停投资类企业登记注册。今后一段时间内,带着“投资”“财富管理”“融资租赁”“非融资性担保”“投资咨询”“投资顾问”等字样的企业或项目将很难在这些地区再现。

对上述两则消息,有人认为,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种“关门谢客”的做法过于严苛,可能扼杀行业发展的积极性和金融创新。笔者认为其实不然。因为,要分析有关部门的举措是否明智,应从相关公司的发展健康度、规范度以及服务实体经济的程度等视角统筹探究。

传统意义上的财富管理市场,一般包括银行理财产品、券商资管计划、保险公司的人身保险产品、信托公司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和财产信托计划、基金公司的证券投资基金等,这些产品由于背靠传统金融机构,受到相对明晰和规范的业务条线监管。

尽管历史上也曾出现过问题,但总体发展相对可控。以投资者熟悉的公募基金为例,无论是资产管理方、资金托管方还是市场营销方,都有明确的分工。为避免基金公司违规从事资金池、其他担保类业务或者利用非公开信息获利,监管层早就设计了资金托管到银行的架构,并对营销行为、信息披露进行了严格监管。

与之相比,部分依托互联网技术搭建的所谓新型财富管理市场则不同。除了有相对规范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多数P2P网贷平台和部分打着“高净值客户理财”旗号的伪私募基金等财富管理公司并不规范,甚至已经违规多时。这两类财富管理主体的所谓产品,往往给普通投资者留下超高收益、超强营销力、口头承诺刚性兑付以及神秘的资产管理能力的印象,带有很强的欺骗性。

在没有第三方资金托管情况下,部分债权人根本无从知晓自己的资金是转给债务人,还是被P2P网贷平台用作资金池业务。有的P2P平台更是违规从事股票配资、向出借人担保、从事放贷业务和自融业务。

不难看出,有相当一部分所谓新型财富管理公司,在产品规范、公司治理以及资产管理等方面根本无从谈及规范,更不用说与大多数传统财富管理机构一样实现稳健发展。多地工商、证监等部门联合出手,暂停注册互联网金融公司,打击非法私募基金,绝非扼杀金融创新,实际上是为广大金融从业者和创新者营造更加规范的市场环境。

媒体聚焦更多

五大行高管年薪或难逃“腰斩”命运
央企高管降薪风声渐起,作为金融业里最“高大上”的国有五大行(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或将最先受到冲……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