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4   星期一    站内搜索
字号大小:
0

治理“流量劫持”需消费者加把火

2016-01-11 12:04:58    作者:□ 郭增元
核心摘要:近日,今日头条、美团大众点评网、小米科技、360、腾讯、微博等6家互联网公司共同发表了一份《六公司关于抵制流量劫持等违法行为的联合声明》,呼吁相关运营商严厉打击“流量劫持”等行为,还互联网世界一个干净的环境。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网友浏览该声明页面时,移动的套餐广告页面就弹了出来,挡在在了该声明页面之上。


近日,今日头条、美团大众点评网、小米科技、360、腾讯、微博等6家互联网公司共同发表了一份《六公司关于抵制流量劫持等违法行为的联合声明》,呼吁相关运营商严厉打击“流量劫持”等行为,还互联网世界一个干净的环境。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网友浏览该声明页面时,移动的套餐广告页面就弹了出来,挡在在了该声明页面之上。

流量劫持,说白了就是运营商耍流氓:访问A页面,弹出了B页面;下载一个软件,桌面上却多了N个捆绑软件;想看一个3分钟的电影,却必须先看完一个5分钟的短片;网页频繁跳转、弹窗不断等行为,让人烦不胜烦。

奇怪的是,就在互联网公司就“流量劫持”问题吵个不停之际,作为“流量劫持”这条利益链最末端、受害最严重的消费者,却始终保持沉默。

新《广告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互联网弹窗广告应当确保一键关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网络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和对网络服务的自主选择权。可见,“流量劫持”在网络空间内耍流氓,其行为不但严重损害互联网企业利益,还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涉嫌违法违规,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治理“流量劫持”乱象势在必行。加快完善相关法律、加大互联网公司技术投入、严格规范运营商固然很重要,但要彻底根治此类耍流氓行为,消费者必须醒悟过来,拿起法律的武器,向侵犯自身权益的幕后黑手出以重拳。试想,如果千千万万受到“流量劫持”侵害的消费者都能够站出来,这将会是一种何等强大的力量。对“流量劫持”行为人人喊打的局面一旦形成,那么就离这种现象彻底根绝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媒体聚焦更多

五大行高管年薪或难逃“腰斩”命运
央企高管降薪风声渐起,作为金融业里最“高大上”的国有五大行(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或将最先受到冲……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