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商总局向社会公布了12起典型违法广告案件,主要见于收藏品、食品、医药广告等。
看广告搞收藏风险大
河北省8月查处的冒用所谓“文化惠民工程”免费发放国宝级十大传世名画虚假广告案件。电视广告宣称“免费发放”所谓的国家限量发行的“传世名画”,升值空间巨大,并由名人作推荐、证明。经调查核实,所谓的“传世名画”只是浙江某工艺品厂生产的印刷品。
江苏省8月查处的“十二幅书画大全套”虚假广告案件。广告宣称所销售的是中国十二位书画大师传人或再传弟子的作品真迹,收藏可能升值千百倍,甚至是下一个亿万富翁。经查,广告中所谓的“大师传人或再传弟子”,只是被某某大师指点过,或者听过某某大师的课,或者自认为与某某大师的艺术风格接近,甚至只是与某某大师及其家人合过影、吃过饭,广告内容与事实不符,欺骗误导公众。
重庆市9月查处的“五行开运中国五大投资手串金斗寻宝”广告案件。广告采用演员和主持人采访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的访谈形式,广告中含有“中国最有价值的五大文玩投资手串套组,最权威的上品手串、中国目前最有价值、最权威的红木手串大全套”等内容。
江苏省9月查处的“70周年大阅兵纪念银钞大全”广告案件。广告中多处使用军人形象以及有关主管部门名义做宣传,还列举了相关收藏品“奥运纪念钞”发行了600万枚目前升值了380倍,首轮十二生肖邮票发行价50元升值了800倍等无法查证的内容。
保健品、医药广告仍是“重灾区”
湖北省8月查处的“陈老师泄油汤”虚假广告案件。广告宣称该产品的配方为“人参、桃花、枸杞、当归、荷叶、茯苓、黄芪”,使用“30天瘦30斤,中老年便秘、三高、脂肪肝问题也能解决”等无科学依据用语。经查,产品实际名称为“陈老师荷之茶”,配料为“绿茶、荷叶、黑芝麻、山楂、决明子、海藻和甘草”。
天津市9月查处的虚假违法医疗广告案件。天津河东美莱医学美容医院有限公司委托天津市力拓广告有限公司在《每日新报》上发布医疗广告,该广告含有:“李斌中国皮肤科协会会员”等内容。经查,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并无李斌入会记录及交会费记录;中国皮肤科协会也未在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登记备案。但广告中却含有该公司主任李斌为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分会会员和中国皮肤科协会会员等虚假内容。
辽宁省11月查处的违法医药广告案件。该省两家地方广播电视台发布藏药金哈达、千岁堂阿胶益寿晶、双退治眼法、益身灵、理气舒心片、中草药复合多糖片等违法医药广告,主要涉及医疗、药品、保健食品,有的利用无法证明身份的“专家”进行宣传,有的利用患者名义推荐,有的夸大疗效,涉嫌虚假宣传,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浙江省10月查处的舟山曙光门诊部有限公司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广告案件。这家公司自设网站,宣称“与美国多家国际机构建立长期的技术联盟合作体系,多年被舟山市卫生行政部门评为先进医疗单位、技术创新标杆单位、省级物价计量信得过单位”等。经查,上述内容与其实际情况明显不符。
四川省11月查处的“五粮液帝王经典酒”虚假广告案。该广告直接宣称是“五粮液帝王经典酒”,实际是“帝王经典”特醇,注册商标为“帝王经典”,并非正宗“五粮液”,该广告以虚假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构成了虚假广告。
广告不能违背社会风尚
广东省10月查处的含有赌博内容的违法广告案件。广东河源市源城区粤运客运有限公司在其“河深专线”的客车座套上发布“揭穿扑克麻将必胜”的广告,含有宣传赌博技巧、销售赌博用具的内容。
北京市11月查处的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的商业广告活动案件。11月3日部分媒体对北京市朝阳区发生的利用衣着暴露女子在街头开展低俗营销活动进行报道,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关注。经查,北京某信息技术公司为推销该公司的APP产品,组织十几名身穿比基尼的女模特在公共场所开展营销活动,这些女子衣着暴露,手臂、臀部印有该公司名称和“用我”文字和二维码。该商业广告活动,品味低俗,有违社会良好风尚。
此外,互联网广告也正在纳入工商部门的监管范围内,如广东10月查处的互联网违法广告案件。东莞市圣宝电子制造有限公司在互联网开设网店,名为圣宝旗舰店。其网页使用“顶级配置”“最极致”等广告用语。构成使用绝对化广告用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