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蟠
10月刚过,有关楼市“金九银十”销售情况的报道引发关注。在传统的“金九银十”之际,各地房地产市场却是冷热不均,不同地区甚至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
中国指数研究院11月1日发布的百城价格指数显示,10月份,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849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30%,涨幅较上月扩大0.02个百分点。
但在一些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又是另外一番景象。“金九银十”已过,银川楼市成交量未见井喷;昆明楼市“金九月”销量大幅下滑,“银十月”接近尾声时,市场依旧冷清。
上述数据显示出的“金九银十”楼市冷热不均、房地产市场分化加剧的趋势,与全国9月份相关数据基本一致。分析背后的原因,既与各地地理位置、功能定位及近年来房地产投资力度有关,也是宏观经济形势及宏观调控政策作用的结果。部分三四线城市,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转型升级力度加大的背景下,商品房供应显然已经超出支付能力的需求。而部分一二线城市,则在持续降息降准、放宽首套房贷认定标准、扩大二套房贷比例、放松限购限贷限外等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刺激下,释放了部分改善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使楼市呈现量价齐涨的局面。
由此说明,楼市调控政策不能“一刀切”,需分城施策、因地制宜。在销售持续下降、空置不断加大的三四线城市,不妨由主管部门牵头,协调各相关部门,积极开展调研,摸清本地的房屋存量、预期增量、本地居民及外来常住人口的居住、收入状况,有的放矢地调整和出台相关措施。而在房价上涨过快的一二线城市,决策者要充分意识到高房价对百姓日常生活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影响,通过维持或恢复以往曾经行之有效的调控措施,坚持商品房屋的居住属性,继续控制投资性购房,以满足广大民众的刚需和适度的改善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