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交通部公布的出租汽车改革意见公开征集活动正式结束。在此前收集的意见汇总中,涉及小客车合乘问题的意见,有超过八成意见认为,顺风车(拼车、合乘)方便了出行,减少了车辆上路,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符合节能减排、低碳交通的发展方向,政府应对此予以积极支持和鼓励。
顺风车作为共享经济模式在公众出行的探索,对解决民众出行难,缓解交通拥堵,提升环境质量不无益处。超过八成意见支持顺风车的结果也说明人们对顺风车的正名确实抱有很高的期望。允许乃至鼓励顺风车,并非只是顺路拼车那么简单,还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需要出台配套机制妥善应对。
传统的出租车和新兴的专车,监管部门或公司多会强制其购置足额的保险以应对意外事件给乘客带来的损失,以免事故发生后乘客的权利得不到救济。把顺风车定义为不以营利为目的非运营车辆,监管部门是否有权强制顺风车购置足额保险尚不明确。但实践中,因好意同乘发生事故后引发纠纷的案例并不少,给各方带来极大麻烦。
再者,出租车或专车司机严重侵害乘客或者乘客侵害司机的事件屡有曝光。顺风车的搭乘者未必局限于熟人好友间,如何防范车主与乘客间发生纠纷甚至产生侵害事件是值得深入考虑的问题。
客观地说,好意同乘性质的顺风车早已在民间运行多年,产生的纠纷也很多。在法律上为顺风车正名,就有必要搜集现有案例,仔细梳理分类,归纳总结,为如何更好规范顺风车提供科学依据。当然,这并不代表限制顺风车发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法可依,应遵循相应的规则,不越轨,不侵权。也只有严格遵守规则,才能减少纠纷和安全隐患,进而确保顺风车持续发展,让多方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