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采访了被称为医德之星的糖尿病克星王文生,他有着精湛的医疗技术,善良的爱心,视病人如亲人,始终将患者病情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一年365天几乎都没休息过,但他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把大半生的青春与才华都贡献给了医学科研事业。
本文的主人公王文生医生现年59岁,他一头黑发、面颊红润、俊朗洒脱、双目炯炯有神、根本看不出他是年近花甲之人,这可能是和他有从医四十多年的经历、保养得当有关。王医生在当地颇有名气,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记者有幸见到他,也近距离地观察到王医生的工作状况,感悟到做一名医生的不易。
那天是星期六,为了照顾一些平时工作时间无法来就诊的患者,王医生没有休息。记者是在一位朋友的带领下见到了正在紧张忙碌工作的王医生,见有人进来,正在给病人切脉的王医生礼节性地点点头示意我们先坐下。
记者简单了解了王医生的工作地点和环境,原来这里是临汾市委卫生所、怪不得王医生的诊所门庭若市呢。而且他还要负责市委机关一干人等的健康问题。
在记者沉思时,一位文质彬彬的女士端来了茶水,寒暄后才知道这是王医生的爱人张医生(她也是主任医师),她是过来给爱人帮忙的。张医生介绍到,王医生是襄汾县邓庄镇贾村人,出身医学世家自幼受家庭熏陶立志长大后要行医济世、救人苦难,随后果然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医生,当时在周边也是小有名气。1972年12月王医生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参军、并且选择了当时条件比较苦新疆天山某部队当了一名军医,就这样他在高寒高海拔山区的部队奉献了五年的青春岁月。这五年的军旅生涯是他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光。在部队的锤炼使得他成熟了很多,特殊的地理条件让他又得到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人在高海拔的生理和病理反应和平原地区是不一样的,这些知识不是切身体会而光靠书本中的理论是感受不到人,在高寒、高海拔的缺氧条件下的那是一种怎样的痛苦呢。正是在学习探索中不断完善,才使得他的医术更加精湛。
1978年他从部队转业后到地方,先在粮食局职工医院工作,随后因工作需要又调到市委医疗室工作,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他工作认真、一丝不苟,二十多年来他的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认可和赞誉,王医生获得的荣誉证书有很多,到底有多少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王医生苦心钻研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之法,可谓是废寝忘食。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他的努力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尤其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并且获得了国际发明专利一项(pct),国内发明专利十项,他的中医经络治疗2型糖尿病及各种并发症、使ba1c降为6.5%以下 。这些发明专利创造了很多奇迹,给许多面临绝境的病人带来了福音,使他们又重新点燃了希望,让死神望而止步,欢声笑语又重新回到那些曾经充满绝望和沮丧的家庭。
王文生医生现在担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会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疑难病杂志》社特邀编辑、山西临汾市糖尿病协会副会长、山西临汾市圣爱糖尿病研究所所长、临汾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共临汾市委卫生所副主任医师等职。王医生经常在工作之余义务为群众进行义诊,尤其是困难群众的药费都是王医生自己垫付的。
王医生最大的梦想就是建一所专门治疗糖尿病的医院,让更多的人远离糖尿病的折磨、他心里装着那些因贫困而得不到救治的人们,希望能最大限度的把健康的福音带给更多的人。如果用“大医精诚”、“杏林春暖”来形容王医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