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3   星期六    站内搜索
字号大小:
0

“双十一”应全面考量理性消费

2015-11-06 18:16:13    作者:□ 本报评论员
核心摘要:“双十一”临近,各大电商平台一陆续推出各种优惠政策刺激消费者的眼球,但是也引发了不少的吐槽。


“双十一”临近,各大电商平台一陆续推出各种优惠政策刺激消费者的眼球,但是也引发了不少的吐槽。

在去年“双十一”期间,上海共受理消费投诉1432件,虚假宣传、合同违约、售后服务等问题较为集中。服装鞋帽、返券销售服务和家电产品分别居于投诉前三位。

每逢“双十一”,商家常常推出各类预售、送红包、返券、抽奖、折扣等促销,但部分商品却存在价格虚标、明降暗涨的消费陷阱,特别是部分商家存在在“双十一”前调高价格,再降回原价,并以“限时抢购价”、“全网最低价”等噱头博眼球,消费者实际并未得到实惠。除了虚假促销外,商家因“超卖”等理由擅自取消订单,拒绝发货的现象,也层出不穷。如去年“双十一”期间,上海市消保委曾接到81件消费投诉,反映上海爱裳邦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擅自取消订单,在网络下单时显示有库存,并承诺7个工作日内送货,但消费者在付款下单后却迟迟收不到货品。

新《消法》中关于“7天无理由退换货”的规定在去年的“双十一”期间,也存在着执行不到位的情况,消费者对退换货手续复杂、售后服务态度恶劣等售后问题投诉量非常多。

据统计,“双十一”消费中共存在退款交易、二手货交易、中奖诈骗、恶评诈骗、以次充好、价格虚高、虚假海淘、到付骗局、免费骗局、代付骗局等十大问题。

笔者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在网络促销大潮中,一定要做到全面考量、理性消费。

一是促销活动规则多,面对“满抵、满减、满送”、秒杀抢购、定金预售等五花八门的促销活动,消费者应保持理智,提前了解活动规则。

二是消费者在选择商家时一定要非常重视售后服务,综合各项指标考量后再进行购买,避免因售后问题影响心情,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三是支付有风险,要增强安全支付意识,千万不要轻信他人的付款要求,不要点入自己不了解的网页链接或扫入陌生人提供的二维码等。

四是一定要提前列好购物清单,千万不要因为商品的价格便宜而一时冲动,购买了暂时不需要的物品。对于急需使用的物品,可以选择提前“错峰”网购。

媒体聚焦更多

五大行高管年薪或难逃“腰斩”命运
央企高管降薪风声渐起,作为金融业里最“高大上”的国有五大行(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或将最先受到冲……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