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会甫
近日,深康佳、TCL多媒体相继发布2015Q3业绩预告,称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将出现亏损。在专家看来,中国彩电市场已进入低速增长的结构调整期,企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彩电企业出现亏损
国内彩电行业在经历前两年的高增长后,自2014年以来进入平稳发展期。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5年1-8月份,我国视听设备制造(彩电)行业收入4694.3亿元,同比下降1.4%,利润111.5亿元,同比下降11.6%。
需求不振成为当前彩电行业普遍面临的一大难题。即使在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奥维咨询统计数据显示,从九月第一周到十月促销期第二周,整体五周彩电市场销售下降了2.3%,充分说明当前中国彩电市场的本质还是需求不够旺盛。
今年上半年,中国彩电市场规模增长5.6%,但奥维云网预测数据显示,2015年下半年彩电市场规模将达2293万台,同比下降3.2%;2015年全年彩电市场规模将达4503万台,同比仅微增0.9%。
受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一些彩电厂商今年业绩出现大幅下滑。针对今年第三季度国内家电行业业绩,中信证券研究部认为,黑电板块整体需求平淡,面板价格虽大幅下降,但国内电视制造竞争激烈,成本下行难以转化成利润空间,产业链整体价值仍在收缩,板块上市公司业绩均受到一定影响,后续仍需加速转型探索新盈利模式。
企业面临多重压力
康佳、TCL多媒体的亏损预告发布后,引发业界关注。对于亏损原因,康佳方面解释称,一是汇率变动,使公司6亿美元的净负债产生约1.9亿元的汇兑损失;二是退回节能补贴资金事项减少约2.2亿元;三是投资收益减少;四是公司管理层的频繁变动、主营产品市场价格的激烈竞争对经营和盈利有所影响。
在业内人士看来,彩电市场是一个以家用市场为主的市场,整体市场需求和房地产紧密挂钩,由于房地产增长放缓,居民家电购置需求下降,加之前两年家电下乡和节能补贴政策透支了市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内彩电行业接下来预期将进入一个规模稳定、低速增长的结构调整期。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内传统彩电企业还面临着以乐视、小米等为首的互联网电视品牌的侵蚀。互联网电视“硬件免费、服务收费”的盈利模式,对传统彩电厂商“卖硬件赚钱”构成巨大冲击。
除了行业竞争白热化外,从用户端来看,伴随三网融合、多屏时代的到来,电视用户收视需求升级,多种终端产品正在替代彩电,致使用户对彩电的需求增长放缓。
“互联网+”重构彩电业
在产业增长放缓、互联网颠覆传统盈利模式背景下,彩电企业转型升级已变得刻不容缓。国内各大彩电企业近年来也争相加大转型步伐,寻求突围之道。一方面,围绕产品高端化趋势,争相推出曲面电视、量子点电视、OLED电视、超薄电视等高端产品;另一方面,顺应智能化电视潮流,完善产业链,淘金“客厅经济”商机。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彭健锋近日指出,目前彩电技术向产业高端延伸,产品向尖端化发展。“互联网+”等一系列利好政策为彩电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智能电视作为家庭娱乐中心和客厅互联网入口,已经成为客厅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面对新旧更替、产业震荡,各大彩电厂商正积极“触网”,通过合纵连横、跨界融合等手段来布局“客厅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