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邮政总局表示,快递实名制登记将于11月1日正式开始。此前,中央综治办、公安部、工信部等15个部门共同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寄递物流清理整顿等专项行动,要求全面落实寄递物流实名登记。
所谓快递实名制指的是,寄快件需要寄件人出示身份证、登记个人信息,然后快递业务员将寄件人身份证号码和手机号录入公安部门安装的信息系统中。
从国际上看,出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需要,不少国家都推行快递实名制,以此来规范快递业的发展。由于我国快递业发展迅速,且数量众多,对快递业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尽管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规范快递业,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以屡屡强调的快递验视制度为例,该制度并没有有效防范“夺命快递”,在许多快递企业已沦为摆设。因此,要防止快递实名制重蹈覆辙,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和快递业的自律以及客户的配合,用多管齐下、共同治理的方式落实快递实名制。
为此,首先应明确快递监管部门职责。对快递业必须严格监管,加大对泄露客户信息的快递公司进行处罚,尽快制订并推广快递行业操作指南,引导快递行业走向实名制正轨。
其次,要建立健全快递业自身的行业规范。应实行信息责任制,并开展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将客户信息保护工作落实到快递公司的每个员工、每个环节,切实保护快递顾客的信息安全。
再次,要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应该认识到,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是快递实名制顺利实施的必要前提。因此,推行实名制政策的同时,必须建立相应的个人信息保护配套机制,以降低快递实名制对个人信息安全的负面影响,消减民众对实名制政策的后顾之忧。
总之,快递实名制作为一项公共政策,不仅涉及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还涉及快递公司的操作规范、成本控制,以及普通消费者的信息保护、个人权益,需要国家、企业、个人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多管齐下去落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