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蟠
近日,有关部门出台了两项有关房地产市场的政策:8月27日,六部委下发通知,放松对外资在中国大陆投资房地产业和外籍机构人员购房的限制;8月31日,三部门发出通知,将购买二套房贷款首付比例由三成降至二成,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可结合自身实际,自主决定二套房贷比例。
在70个大中城市中,虽然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升的城市已经超过下降的城市,但同比价格上涨的城市依然只有北京、上海、深圳3个,同比价格下降的城市则有67个,各地楼市已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分化趋势。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虽然通过满足部分改善性需求而增加了销售,但也使房价重新上涨,使相当一部分自住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难以实现。这也是三部门文件明确北上广深可自行确定二套房贷比例的原因。而一些三线城市,房价在一系列利好政策下依然持续下降,表明市场确实出现了供大于求。所以说,本轮楼市调控的措施是有效的,但在各地效果上是有区别的。
在取消限购、“限外”,二套房贷首付比例降到二成,连续降息使一年期存款利率接近当前CPI涨幅、半年及以下期存款实际已成负利率的背景下,期待进一步调控楼市、通过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政策空间确实相当有限了。从这个角度说,各地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发展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变对“土地财政”和房地产业的过度依赖。
对于当前的房地产形势,在多项金融调控措施密集出台的同时,有关部门和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因城施策,分类指导。一、二线城市要继续控制房价过快上涨,三线城市要积极去库存。在采取多种措施促进销售的同时,各地要始终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通过允许房价向符合价值的方向合理回归来增加销售,以在促进房地产业发展的同时,满足更多民众的自住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要主动摆脱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促进经济全面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