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些养老院的入住门槛是越来越高。不少养老院入住时需要交高额“押金”,最多的甚至要交上百万元。通常这些钱会打着“医疗保证金”、“应急保证金”、“会员费”等名义。
老人们的押金应由谁来监管
北京市朝阳区一家民营养老院的负责人说,交一定的押金确有必要,有时候老人会生病,如果子女无法及时赶到,押金可以先用来垫付医药费。但也有业内人士透露,养老行业成本回收较慢,有的养老院就会要求老人们缴纳高额押金,进行投资,赚取利润。还有的采用会员制,要求老人交纳上百万元费用的,更多的是一种金融运作方式。
业内人士还透露,目前的法律法规中,对于民办养老院的资金监管范围是他们的运营资金费用,但是押金的多少以及用途,相关的监管还处于“盲区”。
这位业内人士建议,可以由民政部门加强对养老机构押金部分的监管,做到专款专用,确保用于医疗、应急等用途。
加强监管 保护老人权益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说,老年人在入住养老机构期间,生病在所难免。“押金作为养老机构和入住老人之间的约定,从行业来讲是需要的。”
但一些高额的“押金”,超出了双方约定的成分,更超出了很多老年人的经济承受能力。
民政部门正在做调研,会尽快对这方面的情况做一些约定,防止出现金融风险。
“今后我们会区分对待不同的押金,这跟养老院的运行模式也有关系,有些是带有“众筹”的概念。但这种“众筹”一越界,可能会变成非法集资了。如果资金链一断,带给老年人很大影响。”李红兵说,今后民政部门会规范类似的行为,照顾到两边。既要支持养老机构的发展,同时也保护好入住老年人自身的权益。在监管的层面上,民政部门会做更多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