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的“飞行模式”是什么意思?这是让许多国人都感到困惑的问题。顾名思义,手机调成“飞行模式”,应该就表示是在飞机上使用的模式,但我国民航法规明确规定,从起飞开始,手机在飞机上必须全程关机,违者要进行处罚。毫无疑问,遵守法规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但从技术来说,飞机上是否真的不能使用“飞行模式”?手机是否真的会影响飞行安全?
美国的航空公司可以允许旅客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安全使用处于“飞行模式”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PEDs)。2013年11月底,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也发出指南允许乘客在滑行、起飞和着陆阶段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随后,加拿大、新加坡以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的民航部门,都发出了类似许可。
让FAA做出决定的,是其委派的“个人电子产品在民航使用的政策委员会”在稍早前的一份报告。这个委员会包含了来自航空公司、飞机制造商、乘客、飞行员、空乘、便携设备制造商等多方面的成员,是目前在这个问题上最权威的组织,其撰写的报告就是目前最权威的结论。报告认为,绝大多数商业航班可以承受来自便携电子设备的电波干扰。报告认为在飞机上即使没有开“飞行模式”,手机正常使用,也不会影响飞行安全。FAA之所以要求手机依然使用“飞行模式”,是因为另一个组织联邦通讯委员会(FCC)禁止在飞机上打手机电话,但理由是因为会干扰地面基站,而不是干扰飞机。
按目前国内的规定,如前所述,飞机上使用“飞行模式”仍然是禁止的。但从多个迹象来看,开放是迟早的。首先,国际民航组织就表达了对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及欧洲航空安全局所做决定的支持与信心,同时认为,针对便携电子设备机上应用,应采取全球统一的举措。其次,有不少航空人士透露我国民航局也确实在进行研究。
但相比起港台地区的进度,大陆地区的进度可以说是“慢”。台湾“民航局”在2013年11月,即美国航空局允许“飞行模式”全程解禁后,已有跟进的说法,并在今年“民用航空法”修订之后,立刻出了细则规定。香港民航处则在去年9月就已经对“飞行模式”进一步放开。
当然,并不是说尽快参照国际经验就一定好,多一分谨慎不是坏事。像香港地区是只能参照美国经验,但国内这么大体量的航班,参照国际经验结合自己进行技术验证,也确实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a-margin-left:0.0000gd; text-indent:21.0000pt; mso-char-indent-count:2.0000; text-autospace:ideograph-numeric; mso-pagination:none; text-align:justify; 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 " >监督检查是区镇财政资金监管的重点。在监管工作中,通过加强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力度、加大项目全程监管力度,同时实行定期检查的监督制度,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监管效率。一、克服财政资金重安排、轻监督,重争取、轻管理,重使用、轻绩效的思想,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每年安排一定时间抽调精干力量,对各类财政资金开展全面检查,查找管理漏洞,提出规范管理建议。三是加大项目资金事前、事中监控力度,严格实行项目法人、招投标、建设监理、合同管理“四制”责任制。四是严把资金拨付关,严格实行报账制,严格按照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加强财政队伍业务水平的建设。一是选派干部参加上级财政部门组织的业务技能培训活动,全面提高财政人员的管理水平。二是提升财政形象,优化服务环境、有效提升服务质量。三是充实监管力量,提高财政监管待遇,调动财政人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加强电子网络建设,为区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通达、情况反馈提供快捷、便利的电子网络办公平台。五是加强学习交流,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做法,多向先进单位学习,深化监管措施。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