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2015年第四期新能源汽车摇号如期举行。北京市小客车指标办公布了新能源汽车摇号结果,共摇出个人新能源小客车指标3333个,单位新能源小客车指标993个。
专家认为,控车政策已成为国内大城市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巨大动力,今后要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软环境建设。
控车政策成推广最大动力
限购、车牌政策让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推广力度大增。从数据上看,上海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上牌1.45万辆,北京上牌0.5万辆,均在数量上位于国内示范推广城市前列。
在北京,从年初购买新能源汽车100%的中签率到如今的低中签率时代,显示出国内限购限行城市推广速度的加速。工信部公布的数据中显示,上半年全国纯电动乘用车和插电混合动力乘用车共生产5.6万辆。
北京本次新能源车摇号38.1%的中签率,让不少潜在消费者担心,新能源汽车以后也不好买了,这反而激发起更大的购买欲望。
除此以外,相关配套政策也加快了推广节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交通通行政策。今年6月,北京推出新能源汽车上路不限号的政策。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北京新能源汽车上牌数量为1955辆,而5月份上牌数量为1101辆。
相关配套服务增加
除了交通通行政策助力新能源汽车推广,多方面配套政策和服务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欲。
目前,消费者在北京市场可选择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由最初的北汽、比亚迪、江淮等较少车型,增加到现在的10余款车型。
对于不断推出的利好政策,北京市科委新能源与新材料处处长许心超对记者表示,为了增加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政府正在围绕市场的需求来推进政策配套。除了配套政策的继续释放,包括充电桩安装、公共充电桩建设等原有问题也在不断解决当中。
据了解,为了加强对北京居民区建设充电桩的支持,北京正在建立并完善自用充电桩报装平台。未来理想的状态是,居民先在小区报装,然后将报装需求上报至住建委平台,再推送到物业公司,整个沟通过程可以越来越透明。
除此以外,北京还在推广移动充电车。这对老旧小区、车企、酒店来说,在市场机制上是个创新,这也是梯次利用电池的表现。
除了新能源汽车车主在家充电的环境正在完善,北京公共充电桩建设也在继续推进。原先路上的一些“僵尸桩”,正在紧锣密鼓地调试当中。
还需加强软环境建设
业内专家认为,行政推广政策手段并非无限,因此需要对推广政策做出长期的、可操作的、有边际效应的安排,防止政策一股脑全部用完,达到长期刺激推广的作用。与此同时,各地政府应该借助自身的力量,不仅增加新能源汽车推广规模,还要大力利用政府的资源和推动力,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使用软环境的培育。
与此同时,专家对政府加强新能源汽车软环境建设、提升推广应用内生动力提出建议。
许心超说,除了交通、环保方面的政策,商业运营政策培育的新能源汽车软环境也十分重要。比如说新能源汽车短租服务、充电运营企业商业配套经营服务,这些都需要有政府配套政策跟上才行。
另一方面是利用市场规律加大消费者积极性。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林程认为,在一些软环境培育上可以利用市场规律,来提高私人购车的积极性。比如在充电上,目前我们在夜间电网消耗低谷时,如果采取夜间充电免费政策,可能既会让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增加积极性,又把我们夜间相对过剩的电能使用消耗了,这比纯靠公共领域和公务领域设定目标强制推广效果可能要好,同时也可以在未来各类补贴退坡后起到一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