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在中国500强中的数量增加、入围门槛进一步提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持续增长等,虽然质疑声渐多,但中国企业联合会日前发布的2015中国企业500强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依然是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很多中国企业家和学者认为,巨大的规模、完善的产业链、充裕的回旋空间仍将奠定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制造”的强大优势,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对科研创新的加大投入乃至正在推进的全面深化改革、“一带一路”战略等,将全方位助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强化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一个制造业企业进入中国发展,打半小时电话,就能够完成所有配套工作,而在其它国家,可能需要半个月。”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的这句话,形象刻画了中国制造在国际上无可取代的产业链优势。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制造业至少在两方面还有发展战略纵深的空间,一是东中西部发展程度差异提供的成本空间;二是影响制造业分布的因素除成本导向外,更在于产业链的发展,门类齐全配套完善的中国制造业在一段时期内还将具有明显优势。
对于制造业而言,技术创新无疑是重中之重。此次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中国制造业500强纳入统计的473家企业中,投入研发费用总额4814.65亿,比上年提高7.09%,增速高于上年的5.2%,平均研发费用比上年增长5.5%。
而这些投入现在已经产生了令人可喜的效果。纳入统计的440家制造企业共拥有专利42.1万项,比上年增长10.5%;平均每家拥有专利957项,比上年增长1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