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璐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旨在切实发挥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以及创业就业的重要作用,把更多金融活水引向小微企业和“三农”。
当前,实体经济运行中存在资金“血脉不畅”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融资难、融资贵。有关方面进行了大量努力,也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银行作为盈利性机构,为防范信贷风险,不敢轻易放贷给不确定性较大的企业和项目,对实体经济的“输血”力度也就打了折扣。在这种背景下,融资担保的作用应引起高度重视。
目前,各地有不少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但其作用的发挥却受到种种制约。为弥补商业性担保机构的不足,引入政策性融资担保很有必要。
具体来说,探索建立政府、银行和融资担保机构共同参与、共担风险机制和可持续的合作模式,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担保贷款发生的风险给予合理补偿;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发展一批经营规范、信誉较好、聚焦主业、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落实对融资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和准备金税前扣除等政策。
上述措施,形成了从资金补偿、财税支持到创新监管的闭环,为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消除了梗阻。但是,要想彻底解决银行“惜贷”的后顾之忧,还必须要有能落到实处的保障和补偿机制。总之,只有瞄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各个瓶颈加以解决,才能让金融活水畅流,使实体经济得到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