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日前,几乎每个手机用户都收到了一条财经新闻,由于新闻的主角分别是马云领导下的阿里巴巴集团和张近东领导下的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则新闻顿时显得异常火爆。
据介绍,阿里巴巴和苏宁云商,将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金融支付等先进手段打造O2O移动应用产品,创新O2O运营模式,尤其是双方将尝试打通线上线下渠道,苏宁云商辐射全国的1600多家线下门店、5000个售后服务网点以及下沉到四五线城市的服务站将与阿里巴巴强大的线上体系实现无缝对接。苏宁物流业将拥有452万平方米仓储面积,8个全国航空枢纽、49个区域物流中心,将电商物流覆盖全国所有2800个区县。
这样的联合,无疑是大手笔,消费者势必会在网络购物方式、体验上享受到更好、更便捷的服务。众所周知,近年来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还不够健全的环境下异军突起的,尤其是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云商等电商大鳄,发展势头之迅猛,令全球零售商惊愕,彻底颠覆了全球零售行业的传统商业模式。
要在电子商务领域法律法规与传统商业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不落后,还有很多问题要攻坚克难。与电商迅猛发展势头相伴的各种争议,特别是法律纠纷问题,始终居高不下。从对电商垄断、倾销的质疑声,到频频发生的产品质量纠纷,再到假冒伪劣商品尤其是假冒名牌涉及的侵犯知识产权案例,一度成为法院审理侵犯商标权犯罪重灾区,更有不少案例显示电商平台直接成为了销售违禁枪支、违法销售药品的重要渠道,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法律规定缺失、模糊,惩罚手段单一,加上打破了地域管理限制,单靠电商从业人员自律,短期内难以彻底改观。
希望马云与张近东的联手,不单单是一场搏眼球的噱头,或只是电商大战中抱团发展的短期战术,也不是为了阿里巴巴、苏宁云商在各自资本市场上吸引股价增长的筹码,而是敢于直面各种质疑声,切切实实地推进强强联合,提高我国电商企业依法依规经营水平,切实提高消费者消费幸福感,推动电子商务产品价廉质优,为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切实担负起知名企业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