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勇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广随机抽查机制,以创新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公平市场环境。显而易见,该政策直指此前市场监管领域存在的“任性执法”现象,意在通过阳光执法,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创新事中事后监管。
尽管目前简政放权政策已层层推进,在商事制度改革、清理乱收费效果等方面成效显著,但部分检查者在执行时拖延推诿,或以消极懒政对待应尽之责。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四条指导意见,强调监管过程中的透明、公平和自觉。
这要求各部门需制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明晰政府监督检查的范围,对于法律法规规章没有规定的,一律不得擅自开展检查,以避免部分执法者滥用职权。此外,各市场监管部门还要公布抽查事项目录,逐项明确抽查依据、主体、内容等。重点抽查风险较高、投诉举报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有严重违法记录的市场主体。
为此,本次会议创新性提出了“双随机”抽查制度,即建立随机抽取被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机制,严格限制监管部门自由裁量权。“选派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对象”的随机让公务人员失去了相对固定的监管对象,使其无法凭借监管权力谋取私利,不能再“看谁不顺眼”就去检查;同时也使市场主体无法通过“打点关系”与监管者勾结串通,从而规避合理检查或弄虚作假。因此,“双随机”抽查制度可以提高抽查结果的真实效力,减少了市场寻租行为。
总的来说,无论是政府监管的“权力清单”、“双随机”抽查制度,还是企业的诚信档案,都是决策层为了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下市场经济活动监管的新形势,采取的适应性、创新性对策,也是践行去年以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政策落地的重要举措。可以预期,随着上述制度的有效落实,“任性”检查将不再任性,同时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也将大大提高、市场主体竞争更加有序,企业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