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长路) 记者近日从工信部获悉,《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完成初稿,正处于修改完善阶段,有望在年底前发布。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中国机器人保有量与市场需求间存在较大缺口,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吕铁说:“以工业机器人为例,目前我国精密减速机、控制器、伺服系统以及高性能驱动器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大部分依赖进口,而这些零部件占到整体生产成本70%以上。”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发展速度较快,但服务机器人相对弱势。因此,《规划》对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
工信部人士向记者透露,《规划》提出了市场主导、质量为先、强化基础、创新驱动的发展原则,实现在助老助残领域、消费服务领域、医疗领域等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并开展核心零部件攻关、前沿共性技术研发、医疗康复机器人应用等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