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现举
当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微信逐渐站稳人们的手机,减少了通话、取代了短信,一种新的营销模式“微商”,也渐渐充斥朋友圈。它会成长为继“某宝”、“某东”、“某马逊”之后的又一大电商平台吗?抑或引领从实体到网购、从桌面到移动之后的又一个全新商业模式吗?
很遗憾,我们并不认为它有什么光明的前景。因为,信用是它难以迈过的坎儿。
微商,确切地说应该是“微电商”,一般指利用微信、微博或一些自媒体进行营销的电子商务活动。与在“某宝”、“某东”等已搭建好的平台上进行营销的传统电商相比,微商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受平台约束。
微信、微博等只是微商的推广渠道,而这些渠道比传统的广电、报纸,甚至比一般的网络广告更精准,也更隐蔽。
于是,微商就成了各种传销模式在“互联网+”时代的主要阵地。以保健、个护产品为首,一些噱头响亮的“三无”产品经过各种包装,在微商渠道中向各级下线不断输送。2014年,微商一鸣惊人,但到了2015年,随着以央视为首的主流媒体对微商传销进行“精准打击”,许多靠发展下线不断做大的微商骗局大白天下,微商的信用问题彻底显现。
现在,我们依然能在朋友圈中看到不少来自熟悉的、不熟悉的朋友发出的商品广告。这其中的大多数,不再是传销,而是想试试用“互联网思维”做些小本生意。这其实与在路边“练摊”没有太大区别。朋友们可以来捧捧场,但靠“杀熟”确实难以维持长久经营,更谈不上资本积累和扩大规模。况且,为了小本生意的微薄利润而搭上朋友关系,本身风险就很大。
那么,从微信、微博等渠道运营商的角度看,既然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它们会不会为微商们提供一种类似支付宝那样的担保平台?恐怕也不现实。人们使用一款即时通讯软件,目的通常是明确的。微信通常被人们用来与“熟人”交流,这种交流显然不包括各种推销。就像很少有人用“淘宝旺旺”同朋友聊天一样。腾讯们看得很清楚,所以连被认为商业前景广阔的朋友圈信息流广告,都仅以极低的频率出现,更不用想微信会主动让朋友圈里充斥广告了。
朋友是朋友,生意是生意。这句老话点给微商十分恰当。也许,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还会进一步清理朋友圈里的小生意,就像鼓励举报不良内容一样,把贩卖信任的微商生存空间进一步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