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田广杰) “多亏了咱扶贫干部。”甘肃定西市内官营镇农民秦永功终于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过去十多年,既没有种植技术,也没有其他技能的秦永功主要靠到外地当搬运工养家糊口,家里的日子一直很窘迫。近几年,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他学会了覆膜种植和温室大棚技术,把家里的6亩多水浇地全部种上了莲花菜,再加上扶贫项目支持的养羊收入,年均纯收入达3万多元。
甘肃省委认为,甘肃省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加快扶贫攻坚、抓好精准扶贫、实现全面小康始终是各级党委、政府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集中有限资源,定向“喷灌”、定点“滴灌”、定期脱贫,用扶贫的实际行动检验各级干部落实“三严三实”的成效。
面对扶贫重任,甘肃实行党政一把手责任制,市、县党政主要领导担负第一责任人。在精准考核的基础上,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加大惩戒约束力度。
对如期完成减贫“摘帽”任务的贫困县,给予一定奖励;对扶贫任务重、但扶贫成效显著、减贫“摘帽”的县委书记、县长予以提拔。完不成阶段性扶贫任务的将面临“一票否决”,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分管扶贫的领导干部将被调整或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