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消费者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消费者的夸奖。“经得起中国消费者的检验”,就是指赢得消费者的口碑、夸奖。实事求是地说,就目前情况看,中国制造许多领域的产品已经达到了拿杯、获奖的水平,所差只在消费者的认可。
例如,中国游客到日本抢购电饭煲等产品的消息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并由此触发民间对中国制造何去何从的争议。之后不断有媒体以各种方式为中国制造“正名”,比如,央视曾制作一期节目,通过苏泊尔、美的等国产品牌电饭煲与日本电饭煲现场煲饭大比拼,证实中国电饭煲并不比日本电饭煲差,甚至在一些功能上更胜一筹。除了家电、服装,中国制造还在许多工业消费品、机电设备、原材料产品以及高铁、核电等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但是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制造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发展也不均衡,在不少领域还处于落后阶段。特别是一些与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领域,质量安全问题还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这就拖了整个中国制造的后腿,也拉低了消费者口碑、夸奖的分值。
事实上,中国制造未能得到中国消费者普遍认可,固然有消费者看问题不全面的原因,有的消费者甚至还在崇洋心理作用下产生“抑中”情绪,但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中国制造企业未能在实际表现上达到中国消费者给予充分肯定的标准。原因就在于同样的企业拿给国内消费者的东西却往往品质差了不少,这些企业因此被批评为奉行双重标准,而这种现象已经存在很久了。相比消费者为获得更好的消费感受而购买国外产品的“崇洋”,企业在生产经营上的“媚外”,问题更严重。
现在市场情况发生了变化,消费者已经变得成熟理性,他们眼里已揉不进沙子,企业的双重标准再难行得通。如果再不下大力气、花真功夫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上有所作为,必会被消费者所抛弃。而且,现在中国消费者不仅变得越来越挑剔,其消费需求也变得日益丰富和个性化,中国制造企业如果不去积极适应这个变化,同样得不到他们的青睐。一句话,中国制造是该认真反思,考虑如何面向自己国内的消费者,去赢得他们的口碑、夸奖,从而赢得市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