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薛新荣)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利于社会办医五项措施,这几个措施清晰明了,其中最重要的是简化审批环节特别是取消床位规模和地点限制。
以往,区域医疗资源规划并没有体现出协调资源的作用,相反在距离、数量方面计划经济色彩严重。由于审批部门权力集中,规划不透明公开,有希望办医的专业人士拿不到牌照,相反那些没有资质的人士通过找关系等手段拿到牌照,倒卖拍照。制度设计不当,社会办医出现劣币驱良币,损害了民营医疗机构的形象。
这次国务院也提出了“建立退出”机制等监管措施。对于社会办医主体来说,是用负面清单管理市场,凡是制度或者法律没有规定不可以做的,市场主体就都可以做,建立以法律为基础的退出机制,而以往很多事情被政府行政管制和红头文件替代,结果事情越来越复杂,公务员自己都把自己“做进去了”。
国务院还表示“支持通过股权、项目融资等筹集社会办医开办费和发展资金”,这对于医生群体和创办非营利性机构来说,是一种极大地创新鼓励,以“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建立区域性检验检查中心”有可能会催生出很多检查和影像类的体制内医生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