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冯清源) 现在的孩子,看书、看电视、看电脑、看手机,用眼压力特别大,小小年纪,就近视。暑期了,很多家长都想给孩子配眼镜,那到底眼镜市场如何,有没有哪些您不知道的消费陷阱呢?笔者兵分三路对眼镜市场做了调查:
乱象一 :
检测不科学视力检查靠感觉
日前,笔者陪同孩子走进一家眼镜店。女店员十分热情地迎上来问道:“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孩子最近看黑板有些吃力,看的不大清楚” 。这名女店员听了描述之后,只是简单的做了视力检测,然后插插镜片,就确定了孩子的近视度数。眼科专家指出,孩子近视,不经过完整系统检测,就凭感觉判断。这完全是最粗暴、最野蛮、最毁坏孩子视力方法。
乱象二 :
镜片产品小作坊加工居多
当天下午,暗访者小刘,进入眼镜批发市场。在与商家交谈中了解到,这里的镜片层次不齐,几块到几百的都有,其中价格便宜的镜片相对比较畅销,商家还热情的介绍“现在生意不好做,进点便宜的,买高点能多赚点”,质量完全没有保障,而且镜片的加工,主要以眼镜店自己直接磨片加工为主,记者这里提醒,家长千万不要贪图便宜,花了钱财,害了孩子眼睛。
乱象三:
配完眼镜根本没有后期服务
同天上午,记者小赵在市区对过往的20位配镜孩子的家长进行了调查,发现18名孩子配近视镜后,根本没有后期服务,配完镜片就了事。只有两名在专业视光中心配镜的孩子,经常接到定时通知,进行复查、检测、护理、理疗。
乱象四 :
9成人群佩戴传统近视镜
记者又对北京同仁堂眼科专家进行了电话采访,郑远远教授提出,现在近视镜已经从第一代的单焦点,第二代的渐进多焦点,发展到了最新一代的全焦点数控恢复技术。采用落后的第一、第二代近视镜,不但不能控制孩子度数的增加,反而由于眼睛需要适应眼镜,眼轴被迫拉长,造成度数的更快增高。教授指出,配错镜,不但没有帮助孩子,反而成了提高孩子度数的帮凶。
小结:本次走访,青少年近视,已得到家长重视。面对消费陷阱,家长需擦亮眼睛。选择好近视镜,孩子才有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