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玉贵
中国支付清算市场的放开,是金融领域行政与市场边界又一次厘清。通过放手市场主体参与清算业务,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活力、理顺支付业务链条。
在此之前,成立于2002年的银联是中国境内唯一的支付清算组织。数据显示,中国银行卡消费金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近年来持续增长,已从2002年的4.7%提高至2014年的47.7%,银联卡刷卡消费已深深融入到民众日常生活之中。但长期以来银联身兼裁判员与运动员双重身份,一方面,银联负责制定支付市场交易规则、监管业内失序行为;另一方面,银联也通过参与具体业务赚取利润。目前,提供PO S机的商户每接受一笔刷卡消费都需要支付手续费,而发卡行、收单机构和银联则按照“7:2:1”的比例对这笔费用进行分成。
事实上,银行卡清算业务本是一种商业行为,理当交由市场之手进行培育。放眼全球,公共部门与私人背景的支付清算机构共同成长已是常态。在美国,结算清算服务提供机构虽以美联储为核心,但仍有纽约清算所等私人机构广泛参与其中。
不可否认,支付清算市场大门的开闸对于跨国银行卡运营商而言可谓重大利好。一直以来,包括V ISA、万事达等在内的国际巨头对国内消费市场觊觎已久,曾试图通过与银联合作发行双货币信用卡服务国人在海外市场的支付交易。然而随着银联全球业务扩张加速、合作双方业务摩擦升级,双货币信用卡市场应用空间日渐萎缩。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银行卡市场乱象频发,违规套现、持卡客户信息泄露、卡内金额盗刷等问题屡禁不止。对此,海外发达国家的银行业在雇员背景调查、客户隐私保护以及法律惩戒方面形成了一套成熟机制,而V ISA、万事达等这些跨国巨头已历经市场多年锤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风控体系较为完善。
中国支付清算市场的放开,是金融领域行政与市场边界的又一次厘清。通过放手更多市场主体参与清算业务,让此前只能通过行政指令调整刷卡费用、强调风险防范的局面转化为市场自发调节行为,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活力、理顺支付业务链条。当然,政府仍需在准入门槛设置、规制框架搭建、监管方式设计等方面缜密布局,广泛听取各方声音,尽最大努力营造一个有序竞争、公平透明、安全质优的支付清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