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支付宝大面积瘫痪,因为杭州的一根光缆被挖断了。这是近期发生支付宝事件,“互联网+”最为根基的安全问题,安全事件的影响之大,正好说明了互联网已经和水电煤一样,成为构成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也让人们更加认识到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之于“互联网+”战略的重要性。可以说,“互联网+”之前,先应当做到“安全+”。
事实上,这并不是互联网行业首次出现类似的安全事件,早前,网易也宣布其骨干网络受到了攻击,导致其移动应用、游戏无法访问、刷新。而携程更是第二次陷入类似的事件危机之中,去年3月份,携程安全支付日志在多处网站可随意下载,导致大量用户银行卡信息泄露。
从美国的“棱镜门”到如今的支付宝、携程信息安全事件,说明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以及成为一个国际性问题,正是基于信息社会本身的特性,通过技术的手段保护信息安全也就非常重要。从此次支付宝、携程事件暴露出的问题来看,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通用信息技术安全标准并遵照标准执行,尽可能地确保用户的信息安全是应有之道。按照国际技术安全标准,携程这样的网站的全部数据必须实时备份,并且要有多套数据备份方案和存储方式。此外,国外的安全机构,还会定期对企业数据备份和恢复进行演练。
管理上的漏洞成为信息安全事件频出的一大诱因。对于企业的管理乃至技术层面,反而显得并没有多么重要,这样比较符合行业资本引领发展的特性,然而一系列的信息安全事件却发出了警钟,从管理入手,以技术为基础,是做好信息安全的不二法门。信息安全为代表的质量安全问题,在考验着“互联网+”战略落地的根基和潜力,这不仅带给主管部门新的课题,也需要企业真正重视起来,建立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技术标准规范,以标准为准绳,安全为底线,确保“互联网+”时代的“安全+”。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一系列的信息安全事件,也提醒着大家需要“多一根弦”,拥有信息安全意识,无论是新兴的互联网服务还是渐成趋势的互联网购物,享受互联网厂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时,对其质量安全一定要多留心、多设防,这样既能保护好自己,也能保护好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