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8   星期四    站内搜索
字号大小:
0

中国智造夯实经济强国核心基础

2015-05-26 11:32:39    作者:章玉贵
核心摘要:在经济处于新旧增长动力换挡,经济脆弱性愈发明显,亟须新产业链提供新增长区间的关键时间窗口,《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发布,正逢其时

在经济处于新旧增长动力换挡,经济脆弱性愈发明显,亟须新产业链提供新增长区间的关键时间窗口,《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发布,正逢其时。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为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缩短在高端领域与国际差距”的“三个10年”战略中的第一步,主线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云联网+传统工业”融合有望成为我国新一轮制造发展制高点,驱动“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

从严格意义上说,这并非中国版的“工业4.0”,而是中国在已有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全球新技术发展与产业竞争趋势,配合经济战略转型,进而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水平与获益程度而制定的国家竞争计划。

《中国制造2025》如能在执行层面得到强有力的贯彻,成为有关参与主体广泛行为自觉,则十年后,中国经济的技术内涵及全球竞争力有望跨越式提升。最令人担心的是,在财富观念扭曲、产业资本的边际技术投入热情递减的今天,《中国制造2025》这幅向“制造强国”进军的清晰路线图,会否在实际落实过程中被人为缩水?

《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是中国在对整体经济竞争力全面体检的基础上,对标一流经济强国的核心要素,打造中国经济高边疆的应然之举。看该规划提出的九大任务、十大重点领域和五项重大工程,均是说易行难的系统性工程。

据此,中国只有以“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为牵引,在整固既有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基础上,以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性跨越为突破口,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产业优化布局,显著提升在全球产业链的获益程度,才可能顺势完成由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向首席制造业强国目标的转变。

正如工信部部长苗圩所言,中国制造业要扭转大而不强的面貌,亟需在一些重大技术和重大装备领域取得突破,亟须培育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而无论是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的重大突破,还是作为凝聚上述技术的企业的涌现,均离不开蕴含高风险的先导性技术的投入,离不开全社会技术创新氛围的营造,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宏观协调,更离不开产业资本的技术深耕与产业链打造。

媒体聚焦更多

五大行高管年薪或难逃“腰斩”命运
央企高管降薪风声渐起,作为金融业里最“高大上”的国有五大行(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或将最先受到冲……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