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杨义清
传闻已久的战略新兴板终于开始揭开了神秘面纱的一角。近日,在上海举行的“上证2015中国股权投资论坛”,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世安谈到“打造战略新兴产业板,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时表示,上交所战略新兴板建设方案主要有三大核心内容,包括定位、上市条件、制度安排等。
定位新兴和创新企业
“战略新兴板聚焦的就是新兴产业企业和创新型企业。重点服务于已跨越了创业阶段、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兴产业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尤其是这两类企业中战略意义明显的企业”,刘世安当天在谈到新兴板定位时透露。
他说,在设立初期,将以“十二五”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规划为依据,重点支持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大发展领域企业,以及科技创新型企业。同时,国家其他相关产业规划确定的新兴产业,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公司治理创新等其他创新型企业,也都属于战略新兴板所服务的范围。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日益深入和经济转型的持续推进,还将会涌现出许多现有产业规划和市场行业划分无法覆盖的全新行业,也将纳入到战略新兴板范围。
上交所发布的《沪市上市公司2014年年报整体分析报告》中也显现出对新兴产业的看好。数据表明,2014年,沪市新兴产业相关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2.1万亿元,同比增长7%,实现净利润944亿元,同比增长10%,均高于沪市整体水平。
实行差异化上市条件和制度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缺乏承接中概股的整体制度安排,从这个角度来说,战略新兴板建设就迫在眉睫。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有超过1200家中国企业通过红筹模式在境外上市,市值达到2.5万亿美元,其中新兴企业的市值超过1.3万亿美元,基于互联网企业的市值超过6千亿美元,这其中不乏增长力强、增长迅速,对维护国家安全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优质企业。如在发行流程方面,一开始就按照注册制的总体制度框架,按照市场化和信息披露为中心的导向,对申请在战略新兴板上市的企业以及今后申请再融资的企业实行注册制发行,并适当考虑简化发行流程。在并购重组方面,则考虑鼓励尚未盈利的新兴板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扩展产业链,做大做强。交易制度方面,新兴板在与主板基本保持一致的基础上,上市公司将使用独立交易代码,设置独立显示行情,编制独立板块指数和产业指数,让投资者更加直观地体验新兴板交易情况。股权激励方面,将鼓励新兴板上市公司建立灵活的股权激励制度,通过信息披露等市场化监管手段,引导上市公司建立合理、多样的股权激励方案和员工持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