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晶乔
2014年被誉为智能家居元年,2015年更被作为智能家电开花结果的收获之年。业界预测,到2020年,我国智能家电的整体产值将突破万亿元,其中智能硬件的产值就达6000亿元,广阔前景也吸引了众多家电厂商和互联网企业纷纷前来“淘金”。
尽管智能家电市场“蛋糕”巨大,但绝非人人都能赚得盆满钵满,只有建立在品质的前提下,同时摒弃华而不实的噱头,才有可能打造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畅销家电产品。
美的方洪波曾感慨:智能化不能掩盖中国家电业的硬伤。这其实也道出了中国家电业的心声。在此起彼伏的智能化浪潮之上,企业若要顺水行舟,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产品质量,这里既包括产品质量,也包括服务质量;其次规范标准、协同发展;然后才是个性化、差异化的创新。
当前,在加快研发、推广智能家电的同时,中国家电企业的紧要任务就是"修炼内功",包括产品质量提升、核心技术突破、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体系完善等等。其中,质量是品牌的第一招牌,此前“中国游客抢购日本马桶盖”一事就是最好的例证,国内市场不乏旺盛的需求和购买力,国内家电企业也不乏尖端技术与高端产品,但消费者仍然不远万里海外“淘宝”,归根结底就是对日本家电品质有一种常年积累下来的信赖,或许这样对比会刺痛一些人的民族自尊心,但不可否认,抛开感情因素,很多消费者都会倾向于“日本家电比中国的质量好”这一结论。
这其实也给中国家电企业敲响了警钟,没有过硬的品质,所谓智能家电、智慧家居到头来很可能成为无人喝彩的独角戏。与此同时,如何尽快落实智能家电的跨界互联,如何制定与之相关的配套服务,都是摆在企业面前亟待思考的问题。
智能家电由“单品”到“平台化”的理念转变可谓一次重大飞跃,但无论是从“硬件”的品质、技术上来看,还是“软件”的协同性和内容上考虑,离真正的智慧生活还有一定距离。整体看,智能家电只是刚起步,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过程中,价格战与概念炒作只能作用一时,唯有"内功"修炼才是持久前行的动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