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娴颖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这体现了科技创新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和新模式正不断构建和开创,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建共享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和支撑。科技创新保障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机制和模式的创新。科技创新将成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动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科技创新可以提升公共文化资源供给能力,实现服务内容供给的现代化。其次,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实现服务形式的现代化。通过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数字技术、新材料技术和3D打印技术等先进技术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可以开发特色公共文化产品,提供特色公共文化服务,鼓励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通过提供数字创意工具。第三,科技创新可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公共文化传播体系的现代化。科技创新不仅是载体创新,而是“灵活运用宽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网络等手段,拓宽公共文化资源传输渠道”,从而推进公共文化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开展,使人们更方便地通过多种新型终端获取视听阅读资源、进行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最后,科技创新还会推动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创新。
随着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以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移动化、社会化、互动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会逐步彰显,反过来对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的创新和改革提出迫切需求。
在公共文化服务逐渐步入数字化时代的今天,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机构不再是单一的文化事业单位,互联网站、搜索引擎和移动媒体等数字信息服务供应商也在有意无意地参与公共文化资源的供给。在此背景下,采用“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等方式,将促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建共享和协同机制的建立,使之适应科技创新带来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