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广斌
“这几天,店里陆续来了几位出手二手香奈儿包包的客人,她们在听到我们给出的报价时,无奈至极,犹豫再三还是决定转了,毕竟放着只是闲置。”巴黎站老板陈娟告诉记者,正是因为香奈儿的降价,最近来转手经典款的顾客大呼“亏了”,“专柜直降接近一万元,我们这起码也得低四五千元。好在我们一直以做二手包为主,新品涉及本来就不多,有些以代购为主的店才真是惨淡。”
奢侈品代购想转行
香奈儿激起的波澜不小,带来的影响也将是深远的——先不提国内那些奢侈品奥特莱斯将不再有价格优势,代购更是直接被打击了。而未来,一旦奢侈品们纷纷实现全球一价的体系,代购的利润也不复存在。大牌们当然早就在紧密谋划中的,比如Versace的CEO表示会密切关注市场,检视自己的定价机制,如果有调整会在5月实行。而Longchamp全球CEO Jean Cassegrain也表示:“从长期来看,持续存在的巨大价格差非常不利于品牌的发展”。
“奢侈品代购肯定会消失,因为这本身就不是正常销售渠道,不合法。第一它冲击的是国家利益;二是品牌利益,使得品牌难以管控;第三则是消费者利益,因为假货太多。代购主要利用的是信息不对称,而互联网社会的特点就是信息透明化和去中介化,代购生存空间会变小。”钱报智库专家、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说,“那些以代购为主要模式、靠拼价格生存的垂直型电商,未来会有更大范围的一波倒闭。”
电商也盯上大牌
在悲伤的代购们伤口上撒盐的不只是纷纷调价的大牌们,还有国内的电商大佬们,比如马云、刘强东、沈亚、陈欧。
被称为“中国第一买手”的马云前不久游历欧洲众国,包括爱尔兰、德国、意大利、法国等,据说是为剁手族们准备好货去的。当然最吸引人的承诺是“未来天猫买大牌有望和欧洲同价”,尤其是加上最近中国政府对跨境电商的政策税收支持,马云的这一步棋看起来还挺美妙的。
刘强东则在3月24日亲自带队去了韩国,逛了两天东大门。刘强东说,随着中国与韩国通关及物流的打通,韩国商品配送到中国市场的物流费用将大幅降低,这使得京东有机会复制成千上万个东大门市场。两天后,京东“韩国馆”正式上线,产品涵盖手机通讯、IT数码、服装饰品、化妆品、母婴用品、食品等多个品类。
面对海外代购的大蛋糕,心动的当然不止马云、刘强东。在京东之前,3月25日,唯品会就宣布与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简称KOTRA)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签约后,中国消费者可通过唯品会“全球特卖”平台购买到KOTRA旗下350多万家韩国会员企业的商品。而“极速免税店”已经成为聚美优品的王牌,为聚美带来了极高的流量和丰厚的利润——这一业务在聚美的增长达到35%-40%。
普通代购现还有空间
Lina经营一家小店已有4年,主打韩货牌,平时一两个月得去一次韩国采购,“就拿童装为例,商场太贵,普通的衣服又不够时尚,韩装介于两者之间,性价比高,很多年轻妈妈喜欢,有些衣服要补好几轮货呢。”
在周婷看来,代购迟早会消亡,但如今并非没有空间。“大众生活品、日用品在短期内市场需求还旺,日韩货是主流。”她说。电饭煲、药品、护肤品、当地品牌服装,近来也被敏锐的代购们盯上了。不过日用品规模非常大,对民生的影响也很深,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一只马桶盖”击败了奢侈品。“未来国家肯定也会关注到这一领域,对代购们来说,这也是如今仅有的春天了。”周婷说。